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为王>第48章 儒将
  如今楚国培养武将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靠家族传承,比如刘家,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传承稳定,刘家几乎每一代都能培养出来大将之才,至于帅才,那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要看天赋和机遇。而缺点在于武将世家稀少,武将作为一种高危职业,很多武将世家传着传着就断了,因为人都战死了,而新兴的武将世家底蕴太浅,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有稳定的产出。

  二是靠以老带新,师徒传承的方式,如今楚国大部分将军都是靠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好处在于产出稳定,缺点在于质量普遍不高,想培养出来大将之才需要运气。

  原本是有第三种方式的,那就是勋贵子弟从军,这些勋贵子弟都是有爵位的,都是祖上跟随太祖打天下被封爵而世袭下来的爵位,刘家也是如此,只不过刘家成功的转型为武将世家,即便没有爵位在身,一样是帝国柱石。

  而其他那些勋贵子弟就不同了,一代不如一代,只会趴在祖先的功劳簿上吸国家和百姓的血,逐渐成功转型为帝国蛀虫,这些人楚皇没有把他们砍了都已经是看在他们祖先功劳的面子上了,还要重用他们,任用他们军中为将,他们有那个本事吗,铠甲都穿不起来,楚国只会更快完蛋。

  而姜玄逸所提出的建议就是武将的第三种培养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看天意,看看这些文人有没有成为武将的天分,若是有的话看看他们有没有弃笔从戎的想法。

  文人来做武将的优势在于他们会熟读很多兵法,不像很多武将都是野路子出身,兵法没读过几本,大多靠的就是常年带兵打仗的经验,而这种武将,没读过兵法但自身就是一本兵法,若是才华还可以的话说不定自己便可以这一本兵法出来。

  而熟读兵法的人也并不一定很会打仗,更有可能只会纸上谈兵,但俗话说得好,有总比没有强,文人多读几本兵法,多跟着武将们出去行行军、打打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开悟了,真的会打仗了呢?再不济,做个行军参谋也是可以的嘛,质量不行,那便以数量取胜。看書溂

  若是这里面真的能出来这么几个天赋异禀的文人,无师自通,说不定还真的能成为一代名将呢。

  “李贤,宣御国大将军、内卫府统领、京营总兵觐见。”

  楚皇的意思很明显,在他看来,此事的可行性很高,但是这里面仍然有阻力,对三位丞相来说,此事对文臣来说是有利的,若是真的有学子弃笔从戎他们反倒是很高兴,因为即便那些学子成为武将,但根子还在文臣这边,毕竟十年寒窗苦读,这么多圣贤书不是白读的,到时候不就是文臣在武将那边插了根钉子吗?文臣的地位将会逐渐超越武将。

  而阻力就来源于武将们了,他们也会明白这是对他们地位的极大挑战。

  三位大将军来得没有这么快,因为他们离皇宫没有这么近,而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姜玄逸也要好好想了一下,怎么说才能不让外公打自己屁股,这件事才是重中之重。

  三位大将军听了姜玄逸的提议以后并没有立刻反对,身为大将军,他们比楚皇更清楚如今军中的情况,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补救,但是,没有打过仗是如今楚国年轻将军们的硬伤,任你想什么办法都没用。

  而最后他们跟楚皇的想法几乎是不谋而合,楚皇想的是提升国力,而三位将军想的是提升军备,做法不同,目标相同,实力不够,装备来凑。

  “其实,想要提升我朝将军的军事素养,还有另外一个办法,那便是在国子监外另设一讲武堂,由三位大将军及其他老将军为老师,在军中、各家族、民间筛选军事天赋比较出众的人入学,这种做法便是师徒传承的扩大化,好处在于能成批量的培养出来更多的将领,坏处在于这些将领没有打过仗仍旧是很稚嫩的。”

  楚皇及三位将军闻言眼前一亮,这个方法不错,纸上谈兵没有关系,又不是让他们直接去带兵,有了为将的基础,可以在军中慢慢学嘛。

  然而还不等几人说好,便听姜玄逸接着说道:“然而无论是在科举中选拔有天赋的学子,还是设立讲武堂,都不可避免的是文人从戎,在我看来,这是我中原王朝军事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军事体系的越发完善,兵法兵策也逐渐形成体系,而对于这种成体系的兵法的学习,文人的优势是巨大的,学习的速度也是极快的,而这些由文人过度到武将的人我称之为儒将。”

  儒将的出现是历史发展、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兵法的完善,培养体系的完善,甚至可以把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普通人教导成一个可以指挥军队作战的将军。

  以姜玄逸现世来说,儒将最初出现被人所接受应该是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以陈庆之、郭子仪等人为代表,是兵法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期的标志。

  而到了宋朝,儒将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范仲淹、文天祥、辛弃疾、宗泽、等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儒将,只不过有人文臣属性高一些,有人武将属性高一些而已。

  我们最熟悉的儒将应该就是于谦了,一个从未领过兵的人,临危受命当上了兵部尚书,带领明朝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为明朝续了命,这就是天赋,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那种。br>
  如今的楚国正处于这样一种时期,儒将将现未现的时期,按照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不远的将来儒将便会逐渐出现,而姜玄逸所做的只不过是推了一把,把儒将的出现时间提前了一段时间而已。

  而有姜玄逸这么一个推手,原本需要几百年才能完善的儒将体系,或许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便能成形,因为姜玄逸可以快速帮助儒将的发展度过瓶颈期,比如兵书,比如文武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