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为王>第114章 权衡利弊
  翌日,早朝之后,勤政殿,此刻本应正在批阅奏折的楚皇却破天荒的没有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昨日听了姜玄逸的一番话,他便心神不宁,昨晚大宴赐席还未结束,他便早早回了寝宫休息,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起身去永和功去看看德妃,不料德妃没有回宫,还在皇后那里,转身去了皇后宫里,结果发现自己后宫诸妃此刻都在皇后宫里,想必是在谈女子生育的事吧,没有打扰她们,又回了自己的寝宫。

  一夜无眠,早朝也是草草了事,退了朝到了勤政殿勉强处理了几份奏折便又是心绪不宁,他已经相信了姜玄逸的话,但他还是希望没有姜玄逸说的这么重。

  可是事实却是比起姜玄逸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太医令刘陵游求见。”李贤看楚皇一副失神的样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还好,太医院终于出了结果了。

  “快宣。”终于等到了,楚皇想立刻知道结果。

  “微臣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有结果了吗?快拿来给朕看看。”楚皇一刻都等不及了。

  “是。”刘陵游从袖口中拿出了准备好的奏折递给了李贤。

  楚皇接过奏折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

  “陛下,太医院查阅了近十年来京城的婚配记录以及产子记录,女子十五岁前产子殒命者十有三四,再也无法生育者亦是有十之一二,然,若是把女子产子的年龄推到十六岁,殒命者不过十之一二,十八岁,不足一成,二十岁,已是极少了,女子若二十岁产子,即便难产,大多也可保住女子性命无忧。”

  楚皇看着奏折中更加详细的数据,简直触目惊心,不禁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多少年来,有多少芳华少女殒命于产子之痛,这本可以避免的,却白白葬送了性命。

  “皇后娘娘到。”

  “微臣参见皇后娘娘。”

  “免礼。”

  “陛下,太医院有结果了吗?”皇后的脸色有些憔悴,昨日听到德妃妹妹的话,不禁大惊失色,赶忙召集宫中众妃,又召集了宫中上了年纪的奶妈、宫女,向他们询问此事。

  结果得到的答案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宫中的妃子大多都有子嗣,除了个别难产的,大多还挺顺利的,即便那几个难产的在稳婆的照顾下也是顺利渡过难关。

  只不过,宫中众妃入宫之时年龄都已经不小了,大多都是十五六岁进宫,等到得到皇帝宠幸,怀了龙胎的时候已经是十七八岁了,此时生子自然危险要小一些。

  可宫中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却说,先皇曾有五十多个妃子,其中十五岁以下难产的就有不下十个,有三位妃子难产而亡,即便是十七八岁的妃子也有一个难产而死。

  这还是皇家,有太医随时安胎,奶娘时刻贴身照顾,有全京城乃至全国最好的稳婆接生,死亡率仍是如此之高,更何况是民间。

  知道此事的皇后以及后宫众妃也是一夜无眠,他们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太可怕了,她们也迫切的想知道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于是皇后昨日就派人一直派人盯着太医院,刚才得到消息说太医令求见陛下,就知道应该是有了结果了,急忙赶到勤政殿询问结果。

  “你看看吧。”楚皇把奏折递给李贤。

  皇后接过奏折,仅看了一眼就两眼一阵发蒙,这血淋淋的数据极大的震动了她的心神,等到看完所有数据,双手一阵发抖,奏折抖落在地,脚下有些站不稳,险些向后倾倒。

  “娘娘小心。”还好贴身侍女扶了她一把,把她搀了回来。

  皇后一把推开扶着她的侍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头重重磕在地上,声如泣血道:“臣妾为楚国女子请命,恳请陛下颁布法令,让女子晚些嫁人生子吧。”

  楚皇嘴角蠕动了一下,却并没有立刻答应皇后的请求,经历了最开始的心痛,他此时也是反应了过来,这件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女子若是十八岁嫁人生子,那么十二三年后便整整少了一代人,若是天下靖平倒是没什么,可此时天下不安,若是少了一代人,就是少了很多人口,而人口是什么?是国力,是税收,当然楚皇也相信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这损失的一代人在高成活率的发展下是能补回来的,可楚国如今恰恰缺的就是时间。

  而且,自古以来,不管是皇家还是普通百姓,都是重男轻女的,家里生了女孩子的百姓,偷偷把孩子溺死的也是常有之事,就算养大了,也会尽快把孩子嫁出去,一是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就能省下一笔钱,二是用自家的女儿去换别家的女儿,给儿子讨个媳妇。

  女子天生就是弱者,这个弱指的是身体上的,力气上的,百姓唯有劳作耕种才能维持一家老小的开销,可女子大多气力弱小,干不了农活,挣不了钱。

  有良心的父母会把孩子养到十三四岁找个好人家嫁了,而没良心的父母会把孩子卖了换取钱粮,百姓困苦,若有一线生机,又有几个父母愿意买点自己的孩子呢?无非是希望她能去到一个大户人家,哪怕是做个丫鬟也好,起码饿不死,能活下去。

  至于那些把女子卖进青楼的父母可谓少之又少,大多是女子被拐骗进了青楼,或者父母本想把女儿卖进大户人家做丫鬟,可却被大户人家又转手卖给了青楼赚差价。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代表着百姓生活不易,若是下旨把女子的成婚时间再往后推上两三年,又不知道会有多少家庭被这最后一颗稻草压的喘不过气来,而不得不选择把女儿买掉,甚至一生下来就溺死,到时候,好事也变成坏事了。

  所以说,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还是从百姓基础生活上来说,这个旨意都不能轻易下,因为这要造成的影响太大了,必须要仔细分清楚利弊才行,最好能通过其他方式把这些顾虑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