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为王>第133章 一锅端
  姜玄逸把医学院的信物留给了药云苓便离开了后院,告诉她医学院建成之日让她去参加考试。

  去医学院不仅是当老师还是当官,虽然只是散官,没有实权,但也是拿朝廷的俸禄,必须经过一轮考试才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毕竟无数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参加数次科考最终得中举人进士才能有做官的机会,而普通百姓当个老师就能做官怎能不让他们嫉妒。

  就连已经在朝堂做官的文武百官心里也不会痛快,他们也是千万学子中杀出来的,看到人家做官这么容易难免也会酸酸的。

  所以,对于那些不用科举,通过其他方式做官的人,都会再给他们举行专门的考试,一方面是为了警告他们,他们的官身也是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另一方面也是做给天下人看,免得这些人遭人嫉恨,凭生事端。

  这是朝廷与天下人的默契,他们通过了考试才可以做官,通不过就不行,不然天下人就要开嘴炮了。

  姜玄逸临走之前把药凡拉到一边去,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药神医,这个……玄逸有些不情之请还望药神医能够帮个忙。”

  “靖王殿下但说无妨。”药凡看姜玄逸一脸神秘中带着一丝猥琐的样子有些好笑也有些奇怪,他一个王爷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的?

  “这个……我就坦白跟您说了吧,您老可能不知道,这女子医学院至今除了您的小师妹还没有别的人呢,就这一个老师,没有学生也不成,有学生没有老师也不成不是?”

  “您老不是说,令师还有几位女弟子吗?同样医术精湛,而且还同样也培养出了不少女弟子,玄逸想着您老能不能帮我拉回来几个当老师,您老放心,本王绝不亏待她们,绝对也给她们一个官身。”

  “这……”药凡看着姜玄逸拍胸脯的样子有些无语,你这还想一锅端了?不过想想这是师父的遗志,同样也是几位师妹的愿望,于是便答应下了此事。

  “老朽先代几位师妹多谢靖王殿下抬爱,不过老朽的几位师妹,早就在各地行医多年,也早已嫁人生子,她们能不能来老朽也不能保证,只能去信问一问了。”

  “无妨,老神医可以给她们去信,就说本王承诺她们也可带着家人来此,本王会给他们的家人也安排的好好的,就算她们来不了,若是有优秀的弟子也可派来京城,本王自当好生对待。”姜玄逸直接一个打包大法,不信她们就没一个动心的,只要她们能来,家人也给你安排的妥妥当当。

  药凡看着姜玄逸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也是有些好笑,不过要真的如此的话,兴许还真能解决掉众师妹的后顾之忧,她们来的可能性也会大不少。

  “老朽多谢殿下垂怜,路途遥远,老朽这便去给几位师妹去信询问。”

  “药神医请便。”

  姜玄逸走出云实药堂不禁松了一口气,总算开了个口子了,难得就是这第一步,只要有了第一个,就不怕没有后面的人。br>
  姜玄逸没有回文渊阁,径直去了太医院,和太医令共同起草了一份告示,大意就是广邀天下学医女子踊跃报名,待遇一切从优。

  更有由太医院出面,姜玄逸作保,给各地医学世家、名医大家去信,希望他们家中或是弟子中若是有学医的女子或者愿意学医的女子就请送到医学院来,医学院必定好生对待。

  对于这第一批的女大夫,是身肩重任的,姜玄逸对其抱有重大期望,越多越好,百八十人不嫌多,三五十人不嫌少。

  待度过这几年最艰难的时光,日后便不用这么着急了,哪怕入学者没有基础也没关系,一点点教也来得及。

  而且,日后医学院的名气打了出去,不怕到时候招不到老师学生,开头万事难,只要解决了这开头的问题,日后他这个院长就可以退休养老了,有什么事情就可以交给学院的老师学生去做了,他也就不用费什么脑筋了,岂不是美滋滋。

  医学院的建设进度很快,关键是因为有钱,买下了一大片地皮,有的房屋不合适直接拆掉,有的直接就留下作为学堂,顶多是再加上一些新建的房屋,很快就能完成。

  关键是一些教学用具的问题,有些直接去医馆里买现成的,有钱就是这么豪横,让工部做新的也不是不行,不过这些东西当然是越陈旧的越珍贵,只有实在买不到了才会让工部去做新的。

  而且在姜玄逸还派人到处搜寻民间医术,再加上原本皇宫和太医院里的医书,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图书馆供学子借阅。

  单凭这些绝世的医书,就能吸引来很多医术精湛的老大夫来医学院讲个课,毕竟单看书远不如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大夫亲自授业解惑来得好。

  医学院的一应事务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招生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在皇后以及后宫诸妃的带领下,京城众夫人不断自发宣传,还亲身为医学院作保,逐渐打消了很多人的顾虑。

  再加上一些医学世家也愿意打破常规,愿意让家中的女子前来医学院就学,老师和学生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只可惜合适的女院长还是选不出来,毕竟真正身份高贵的女子极少有愿意做这种抛头露面的事情的,愿意做的,自身的条件却总是不符合,所以才难选。

  好在姜玄逸已经制定出来了教学大纲,到时候医学院的老师按照大纲教学就可以了,有没有女院长区别也就不是很大了。

  就在一切都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边防传来消息,匈奴求和使团已经来到雍州州府,向征北将军递交了国书,征北将军将其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楚皇手上。

  楚皇同意放他们入境进京,主动求和也不一定是服软了,不过他们主动求和对楚国是有利的,至少在这件事上占据了主动,可以提出一些条件,也可以为发展国力赢来一些时间。看書溂

  彼此都有小九九,就看谈判时谁能挣到更多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