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夭寿啦!一睁眼穿成奸臣早死原配>第047章 此乃大丈夫
  “那你还欠我一个道歉。”沈姮将小药瓶放进怀里,一脸认真地看着他:“你跟大嫂认了错,可受伤的人是我,你真心觉得自己错了,就应该跟我道歉。”

  仅仅送点药算什么?

  谢俭想了想,弯腰一揖,毫不犹豫地说:“阿姮,我错了,以后绝不会再做出这种事来。”

  沈姮:“……”这态度转得好快,好不适应啊。

  谢俭坐了下来,拿起筷子安静地吃着饭。

  他吃饭慢,一口饭一口菜,绝不多吃,也不多夹。

  放下碗筷时,谢俭看着土灶旁的鸡蛋,桔子问道:“家里怎么这么多鸡蛋和桔子?”

  “族人送的。”

  就在沈姮以为谢俭定会让她还回去时,他只是目光冰冷地盯着这三篮子,看向沈姮时脸色又缓和了些:“我去准备明天入学时要带的衣物。”

  族人?对他来说,只有家人和外人,还有敌人。

  “大嫂给你烙了几张饼,就放在小饭筐里,明早去时别忘了。”

  “知道了。”

  看着谢俭出了灶房,沈姮才开始收拾,大嫂去医馆时已经把灶房打扫干净,她只要把谢俭的碗洗掉就行,边洗边想着这小子这两天的变化。

  也是,发生了那么多事,不改变才不正常。

  第二天,哈气成霜,天气是越来越冷,不过太阳极好。

  谢俭原本是要自己一人前往,但夏氏不放心,总怕又会出什么事来,因要照顾儿子,让沈姮一定要看着他进了学院才可以回来。

  就在俩人刚走到北门时,一名衙役走了过来:“谢俭,陆大人在城墙下等,请你们夫妻一起过去。”说着接过他肩上的背囊。

  “衙役大哥,等会儿大人是不是也要去书院?”沈姮问。

  “是。大人说了,你们坐他的马车去就行。”

  太好了,沈姮一脸高兴,那役车真是坐的她全身难受,要不是时间问题,真想就这么走着去。

  陆纪安站在城墙的步阶旁,一身青衣长袍,微抬头看着眼前八九米高的墙城思索着什么。

  “大人。”谢俭一揖。

  沈姮施了礼。

  陆纪安点点头,笑笑道:“你们随我一起上城墙看看。”

  这是沈姮第一次上城墙,墙上,两步一兵,倒不像电视里演的穿的都是铠甲,只是普通的兵服,还设有两个巨大的旗杆台,也不知道什么用处。

  视线所望瞬间开阔,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高低有致。近处,护城河潺潺,更近些,商队或百姓在城门外排着长长的队检查进城。

  “这便是我们的南明县。”陆纪安温和的声音传来。

  谢俭和沈姮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一个热闹,充满了生机和朝气的人间烟火城印入视线之内。

  从城门进来是一条宽阔的主街,左右是人来人往,比肩迭迹,中间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路边店铺林立,小贩云集,吆喝声,欢闹声此起彼伏,若静听凝神,就连讨价还价的声音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主路又延伸出两条热闹的街道,各个巷子连接,以衙门为中心直到形成了一个县。

  “南明县原本只是个村子,大概有十几户人家吧。”陆纪安看着谢俭道:“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才变成了现在这模样。”

  谢俭疑惑地看着他,不明白这陆大人要跟他说什么。

  陆纪安笑笑,望着脚底这片安居乐业之景:“吾辈何其有幸,生于大丛,安于盛世六百年,而这一切,都是那些无比聪慧和勇敢的先人一代一代攒下来的,他们历经数百年,手拿锄斧,劈山建路,开河凿渠,让百姓过上了安康的日子。”

  “陆大人,他们真了不起。”沈姮由衷地说,这些也是她的先人们啊。

  谢俭未语,黑眸清冷的望着底下的热闹,与他何干呢?他一家都没有过上安康的日子。

  陆纪安看了沈姮一眼,点点头:“身为学子,应继承先人遗志,守护这片土地,守护一方百姓安危。”

  沈姮明白了陆大人为何把谢俭叫上来这里。

  “陆大人,别人既未曾护我,他们又怎配得到我的守护?”谢俭冷笑一声,以德报怨的事,他可做不出来。

  “谢俭,你遇到了世间的不平之事,难免心生怨恨。可也正因为你遭遇了这些事,更明白百姓之苦,百姓之难。这世上,不公不平不正之事太多,有些我们看不见,而有些能看见。看不见的我们无能为力,看得见的,也不可袖手旁观。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扫除这世间的那些黑暗。”

  谢俭抿紧唇不语。

  这都是些大道理,沈姮在前世常听到,但有的人说出来纯粹就只是鸡汤,而有的人说出来,就是真的这么做的,如眼前的这位陆大人。

  “不管何时遇到困难,不管受到多少的欺辱,也不要丧失正直的本性,此乃大丈夫。大丈夫读书为自己而读,为百姓而读,也为天下安定而读。”

  谢俭一脸冷漠,却见身边的女子正专注地听着陆纪安所说,她竟然喜欢听这些?

  “谢俭,希望你能记住我今日这番话。”陆纪安也知道仅仅几句话这少年听不进,但至少要让他明白这些道理。

  “是。陆大人。”谢俭垂下眼眸,应着。

  “走吧。马车就在城外,我带你们一起去书院。”

  “多谢陆大人。”谢俭一揖。

  沈姮也高兴的施了礼。

  陆纪安目光扫过沈姮,谢俭这妻子为人不错。他此次让衙役把沈氏也一起叫来,就是让沈氏也听一听,日后可以多叮嘱谢俭,妻若贤,夫则立。

  不过让他有些惊讶的是,沈氏对于他所讲的,似乎都听的懂,不似普通的妇人那样平庸。

  马车一路朝着学院奔去。

  比上次的役车足足早了一炷香的时间。

  当他们到南明学院时,已有三名学生在等着,见到陆纪安一揖。

  “夫子。”

  陆纪安点点头:“带谢俭去戒律堂吧。”

  “是。”

  此时,沈姮从怀里拿出了一个绿色小瓷瓶递到谢俭手里,轻声道:“给你。”

  “这是什么?”谢俭看了几眼。

  “大夫说,这药膏对伤口,特别是鞭伤有好处。”知道谢俭今天还要受教鞭,她一早就买的。

  瞧瞧,她对他多好啊,要领情啊。

  谢俭轻嗯一声:“家里的事你多多帮大嫂分担,每十天我就会回来一次。”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