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仙侠武侠>大汉绣衣使>第四章:参加文会
    此时,长安城,大内皇宫未央殿。

    国子监司业,浑天监五官灵台郎向武帝说明今日情况。

    “武阳,你说说。”正在处理事务的武帝停笔抬头,刹那间,武阳只觉得自己这位皇兄隐隐被紫气环绕,只有低眉间那一双紫金蟠龙舄映入眼帘。

    听见武帝喊自己,武阳抬手行了一礼,开口回应道。

    “皇兄,经过祭酒查明,文庙震动原因不知道为何,但在文庙震动后,寄托在文庙中的国运竟浑厚了许多。”

    听见武阳汇报,武帝轻轻哦了一声,语气中意外,也有身为帝王的底气。

    “祭酒都不知道个中原因,这事倒是有点意思。”边说话,武帝径直继续批阅奏折。

    武阳看了一眼浑天监的五官灵台郎,二人躬身行礼,便告退下去。

    出了未央殿,武阳轻轻问道。

    “秦大人,监正那边如何说起?”

    同行的五官灵台郎秦元见武阳问道,当即回应道。

    “武王爷,监正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说文庙国运浑厚是好事。”

    见秦元如此回答,武阳点了点头,二人一路无话。

    .....

    时值秋季,九月九,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每逢春秋时节,文会举行的次数就会明显多了起来,生活在儒家统治之下,天下的读书人,扬春抑秋,诗诵文章属于常规操作,然而读书人,吟诗作赋取的是一点雅致,所以久而久之,文会中就兴起了彩头这么一说,一般由文会组织方或者某位青年才俊,以某样东西进行彩头添置,谁的诗词受到最高评价,谁就获得彩头,也获得一众读书人的尊重。

    但是俗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一开始总是有人能够拿出奇珍异宝,后面文会多了,青年才俊们发现寻找稀奇古怪的东西也是个麻烦事,干脆直接拿银子,毕竟,谈钱实在,最主要银子对于一个能够举办文会的主办者而言,这玩意儿最容易拿的出手,加上穷酸书生是常态,一来二去,拿银子当彩头是文会的标配。

    “我说老魏,平安,你们听见没?今天文会彩头有一百两白银。”说完话,江舟继续感叹。

    “我的娘咧,这抵我一年俸禄。这些读书人真不是东西。”

    话音落下,老魏一只大手直接捂住江舟的嘴巴。

    “你这大嘴巴子不要命了?”

    在文会上吐槽读书人不是东西,这是什么格局?

    这要是被外人听过去,今天举办的是文会,不知道的以为是比武校练现场。

    江舟打开老魏的大手掌,嘿嘿一笑,同时紧了紧自己的裤腰带,略微凸出的肚子,总是容易让裤腰带下滑。

    徐平安懒得搭理这两个人,在小红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向云烟楼文会舞台中央走去,江舟和魏玉峰只能下了值班才能过来,文会早已开始多时,江舟和魏玉峰在后面跟着。

    两天过去,受伤在身的徐平安已经能够走路了,虽说走路的样子不大好看,这也让徐平安深刻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真的有些不一样,这要是放在之前的世界里,这样外伤,没有十天半个月,几乎不可能下床。

    通过一些简单的疗伤药,两天不到,几乎大部分伤口愈合,徐平安忍不住感叹的时候,江舟总会一脸嘲讽的甩过来一句。

    “没见识,有些丹药连死人都可以救活,多重的伤,吃下去也会马上生龙活虎。”

    徐平安知道,这些都是江舟在日常执勤之中,捕捉来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徐平安受伤,江舟和魏玉峰并未表达出对受伤这件事情的看法,因为大众所知,疗伤药能够治好。

    徐平安几人走到文会舞台靠边位置坐下,一般文会都会摆放座椅供读书人端坐,否则一群读书人围在一起,有辱斯文。

    而靠近文会舞台中央的位置,则是座椅边带有桌子,桌子上放有瓜果点心,这些位置,没有点身份是坐不下去的。

    徐平安几人坐下便看向文会舞台区域,舞台上方正有一位书生吟诗。

    “南国烟雨雾蒙蒙。”

    “半江瑟瑟半江虹。”

    “哀鸿剪尽相思恨。”

    “一转烟波几万重。”

    台上书生念完诗后,朝台下行了一礼,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掌声落尽,舞台近处一桌子旁边的翩翩公子起身,对着台上书生开口说道。

    “云烟楼三面环水,建于于乌江之上,此时天街酥雨,此情此景,何其应情?朱公子这首诗当可镇洲。”

    翩翩公子话音落下,台下紧跟着起了一阵探讨声,有人认为台上朱聪吟诗可达到镇洲级别,有人认为朱聪的诗句只能镇府。

    但两种讨论之下,都说明大家都对朱聪的才华是相当认可,镇洲诗词不常见,镇府的诗句可达传唱的地步了。

    似乎得到台下人的认可,台上朱聪微微昂首,心想不出意外今日的彩头将归自己了。

    虽说自己不缺一百两银子,但能在文会夺得彩头,比拿一百两银子更值得高兴。

    “慢着!”

    舞台近处的另一边,一位粉黛玉面的公子起身,手执纸扇,向周边人群行礼,开口说道。

    “今日文会主题是以物赋诗,朱公子能够以哀鸿、乌江为诗词,小生不才,也献丑一番,请诸位公子及大伙儿指点。”

    粉黛玉面公子说完话,身边一书童,模样清纯,圆圆的脸蛋显得有些胖嘟嘟,低声拉着公子衣袂说道。

    “小姐,姥爷知道了,我们就要惨了。”小声说完话,脸上满是紧张。粉黛玉面公子仿佛没有看见一般,甩手将书童牵着自己的袖子上的手给打了出去,神采奕奕的走上舞台,望向台下众人,开口朗诵道。

    “平遥青山复绿水,江畔垂钓鲢鱼肥,古今往来多少事,一蓑烟雨何须归。”

    粉黛玉面公子朗诵完毕,正等着舞台下方雷鸣般的掌声时,发现这一刻,空气竟有些安静,旋即,这才有稀松的掌声响起。

    带头的便是刚刚那位翩翩公子,只见他再次站起,微微一笑,对着台上粉黛玉面公子抱拳示意。

    “在下李流云,平遥这一带,负有才华者,都有名姓,公子这首诗,气魄非凡,与朱公子不相上下,当可镇洲,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台上粉黛玉面公子听得李流云如此评价,脸上笑容顿生,眼眸之中,喜意连连,抱拳回了一礼。

    “在下叶凡,李公子过誉,能否镇洲文庙自有鉴定,献丑了。”说完一脸喜色下了台,身旁朱聪也跟着一并下了台。

    见叶凡回到自己的座位,书童连忙拉着对方想走,还没有使上劲儿,叶凡一个眼神瞪了回头。

    李流云登上舞台,对着下面众人说道。

    “今日在下举办文会,不料竟诞生两首佳作,只是今日这彩头只有一份,常话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这倒是叫在下有点难办。”

    李流云幽默的发言,引来台下哄笑,能够见到佳作,是读书人的一道精神粮食,都觉得今日文会没有白来。

    众人笑音落下,李流云继续开口说道。

    “朱公子的诗句感情至深,引人共鸣,叶公子的诗句,大气磅礴,引人深省,依我看来二位公子的佳作令今日文会大放异彩,我也无法评论孰好孰坏。”

    台上李流云正说话,忽见下方人群松动,让出了一道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