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古代言情>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第106章 功名利禄

这会儿李知县都不知道怎么收场了。他没想到,那个十三岁的小儿不止中举了,竟然还是头名。

他琢磨着,自己在这里也干不了两年要换位置了。索性就在走之前收点儿礼,做个顺水人情的事情。

谁知道中间出了这问题。

县丞立马帮着出主意,悬崖勒马,为时不晚。

他们倒是不怕头名举人。

因为哪怕是个头名,他也只是个举人,还不是官。县令怕的是这头名举人多半是要被上面一些主考副主考的给看上。这些人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

到时候这孩子在那些人面前随便一句,县令觉得自己这位置可能就不保了。

怎么悬崖勒马?

这都去挖坟了。要是真的没挖出来……

县令一想,也不对,要是真没挖出来,这小解元自然也要背负不好的名声,也就没以后了。

他这边刚松口气。就听差役来报,“大人,已经确认过了。棺木中有尸体。且经过辨认,正是谢家的赘婿谭玉。”

李县令愣了一下,立马拍桌子,“好啊,竟然敢诬告!去,把那谭家人给捉拿回来!”

县丞道,“大人,这喜报何时送去?这可耽误不得,否则府城得追究。”

“当然是立即就送。顺便把本官的贺礼送上。邀谢举人来府上吃宴。”

县丞赶紧立马就去办这些事情。安排人敲锣打鼓送喜报,

这次和上次报喜不一样,以红绫为旗,金书立竿,要让人都知道县里出了个头名解元了。

于是很快,两班人马从县衙出发。

一边是去抓人的差役,一边是去报喜的差役。两边人打扮都不同。抓人的这边拿着铁锁刀棍的,报喜的则是腰间扎着红绸,欢欢喜喜的去了。

谢家的祖坟这边,绝望的谭有为和谭家两口子,被谢家村的人给赶出了谢家祖坟。

衙役们草草的盖了谭玉的坟包,就和谢夫人以及谢来打了招呼。已经让人去回禀县令大人了,明日还要谢家人去一趟,结案。

谢夫人红着眼睛点头,让人把衙役们送走了。

谢家村的壮丁们继续讲坟茔加固,姨娘们哭哭啼啼的给老爷烧纸钱。

谢来复杂的看向坟地,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只觉得幸好他母亲运筹帷幄。

“母亲,这事儿不能这么算了。”

谢夫人道,“你准备怎么做?”

“我祖母不是被饿死了吗,我都怀疑他们是故意不想赡养祖母,也去告他们一下。”这种事情,民不举官不究。谭家村的人估计是不想丑闻闹出去,便只把人赶走。谢来本来不想管,但是如今谭家大房这是自己撞过来了。就别怪人也以牙还牙。

谢夫人摇头,“你是读书人,少掺和这些。你还小呢。”

谢夫人希望孩子成才,但是也不希望孩子过小的去接触这些事情,“以后你是要干大事的人。等你成才了,这些小事,自然有人替你办了。”

此时,谢家村的族老们则商议着,要去找谭家村算账。

被欺负的坟地都被挖了。这可真是太过分了。

赘婿谭玉都死了,谭家的人还不饶不休的,这欺负谢家村没人吗?

再则谢家村的人也想多笼络谢家。这种时候出头,自然是最合适的。

他们召集壮丁,拿着锄头农具,就准备出发去。

还未离开,就听着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传来。

有人从村头跑,“有衙差来啦!”

又来了?

族老们不淡定了,赶紧往那边迎过去。

谢夫人他们在也听到了,纷纷从祖坟出来。往村子里去。

族老们先遇到了衙役,看着这阵仗,有些摸不着头脑。

没办法,谢家村就没出过一个举人,没见过这种世面。

但是看着也不像是来抓人的样子。

为首的衙役满脸大喜,“谢家村谢来老爷可在此处?”

村里的老里正被推了出来,“谢来是我们村中的。”

“大喜啊!谢家村谢来老爷,高中举人,乡试头名解元!”

“啥,中举了?!”

“头名?!”这个还是理解的,之前谢来也考过几次头名。

“中举了,咱谢家村出了位举人老爷了?!”

一时间,众人高声喊了起来。

族老们激动不已。谢家出了一位举人了。以后谢家村的人走出去了,都有底气了。

和别的村子若是发生纠纷,那些村子也得掂量掂量了。

“快引我去谢举人家中报喜!”报喜的衙役提醒道。

众人立马跟随。出头农具扔一地,安排个人看着,都跟着去凑热闹去。也不去谭家村打架了。

去谢家的路上,老人孩子都跟着,人越来越多。都知道谢家村出了个举人老爷了。

这可和秀才不一样,举人的地位,足以让整个村子的人地位都要不一样。

这不止是荣誉,更是日后行走在外的底气。也是一个宗族的底气。

早有人来谢家报喜。

谢夫人她们才到门口,衣服都没换呢。钱姨娘身上还臭着。

听到谢来中举的消息,叶姨娘顿时激动的要厥过去了,倒在了钱姨娘身上,又被臭醒了,人还有点不清醒,“我家来儿中举了?!”

谢家的下人们也欢呼起来了。

”少爷中举了,是举人老爷了。”

谢夫人和谢来反而淡定,让家人准备好,迎接来报喜的。

管家早就乐呵呵的把准备好的炮竹瓜果拿出来了,封好的赏钱也准备好了。

谢夫人一看就说不够,让去账房里面拿散的铜钱,待会儿撒出去。

谢来:……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全村大半人都往谢家来了。路上的田坎都站满了人了。

老人们领着送喜报的人走在前面。

一路上,衙役们都在高声报喜,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谢家村谢来老爷,高中举人,乡试头名解元!”

谢家村的人则跟着后面喊,“中举了,咱们出了个举人老爷了。”

林夫子他们也听着动静出来了,跟着一起的,还有哪些书生们。一听有人中举,都想到了谢家的少爷们。

白庭上道,“必定是四公子谢来。”

林夫子也是一脸激动,“都过去看看。”

学堂的学生们都跑了出来,凑这个谢家村百年难遇的热闹。

此时,谢来已经亲手接过了喜报,在他看来,就是举人录取通知书。

报喜的人比他还激动,一连串恭贺道喜的话都给说了一遍。

然后送上县太爷的请帖,邀请他去府上吃宴。还送了一套文房四宝,给谢来当做贺礼。

谢来矜持的道谢。“县令大人实在太客气了。”心里完全没有对这县令的好感。

谢夫人则送上一包银子。

乐得衙役们笑歪了嘴。觉得这一趟跑的太值得了。

接下来跟让他们大开眼界的,是谢家人往外撒铜钱。让大家拿喜钱,沾喜气。

好些人赶紧去抢。这可是举人老爷的喜钱,拿回家里放着,以后家里没准也能出个举人。

拿到铜钱的,都给谢来送上一句恭贺。

“给谢举人贺喜了!”

“谢举人日后必定一路高升!”

“……”

谢来看着这全村欢喜的盛况,也欢喜起来。中举本就是知道的,所以他倒是没那么激动,但是看到自己中举给身边的人带来这么大的喜悦,心里就很骄傲自豪。

衙役们看完这个场面,纷纷惊叹这谢家可真是大方。

走之前,又给谢家人透露了一个消息,县太爷让人捉拿谭家人去了。此次谭家诬告,县太爷十分生气,要严惩。

听到这话,谢来只觉得讽刺。

但是面上还是道谢。说感谢县令大人秉公执法。

谢家欢喜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日落,村民们依然三三两两蹲在空地上,热闹的议论着这件事情。族老也找谢夫人商议,再次开祠堂。

这次正好谢来在家中,去拜祭祖宗。告慰祖宗在天之灵。

谢夫人自然应了。

正商议着,村里的佃户们又跑来了,“谭家村的族老们来了。”

“他们来做什么,我们还没打上门去呢。诬告我们村里举人老爷,简直是胆大包天!”

谢家村的人如今气愤不已。

之前谭家人的行为,无意于在举人老爷头上踩几脚。简直把他们整个谢家村都给踩下去了。

谢夫人问他们来做什么。

“他们说是有事情要与夫人和举人老爷说。”

谢夫人道,“那就让他们来吧。”

来的人都是谭家村的族老,还有谭家老二两口子。

两人都是战战兢兢的不敢说话。谭家族老直接道,“我们来此只有两件事。一是恭祝举人老爷大喜。二是关于一桩命案。”

“谭家二房要状告谭刘氏,故意虐待婆母,以至于婆母饿死在床。”

“如今状纸已经写好,递到了县衙里。今日过来,只为了告知谢家一声。”

听到这些反转,谢来都要目瞪口呆的程度了。又想到了刚刚母亲谢夫人和他说的,等他成才了,有些事情自然有人替他办了。

都无需他想什么阴谋阳谋了。且这些人比他想的办法要更狠。谭家人出面,都不用证据了。

这一次,也是谢来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身份上变化。

这就是古代科举。

这就是功名利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