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公主每日里都给皇帝送汤药喝。

皇帝见她孝心可嘉,加上还要让敏悦心甘情愿去和亲,便也给她几分脸面。每日里御医查看之后,他都会喝上一口。

直到几日之后,襄阳公主脸色苍白的晕倒在御书房。

皇帝还有以为是苦肉计,待御医查看之后,才知道是失血过多。

再一看,手腕上裹着白色的布,还渗透着血。

皇帝知道之后,大发雷霆,“她这是自残来威胁朕?”

没人能够阻拦他的决定。

也没人能够威胁他。别说只是失血了,哪怕是死在他面前。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皇帝身边的老嬷嬷赶紧儿跪下求情,“陛下,我家公主一片孝心,哪里舍得让您为难。她这伤,都是为了陛下您的龙体康健。”

“胡说,她的伤和朕有何关系?”

“是公主找到一则偏方,说是……说是用亲生子女的血肉入汤药,能让父母的病好转,只是儿女会折寿,一般人不敢用此方。公主都是为了您啊,陛下。”

说着泪流不止。

皇帝一愣,看了看襄阳公主,又看老嬷嬷。

最后和身边大太监道,“去查。”

此事儿也是好查,只要问公主府的人就知道了。

不多时,这古方就被送到了皇帝的案前。

随着一起的还有口供。

说是去市庙的路上,遇到一游方老者,公主亲自求医问药,求来的方子。

于是每日里就按着这方子来给皇帝送药。

至于放血的事情,只有老嬷嬷知道。

“公主说,担心您知道之后于心不忍,不肯用药。”

老皇帝问道,“这方子是真的?”

“假的,是做旧了的。公主被人骗了。”大太监道。

老皇帝也生气,让人去找那老者。

如此愚弄皇族中人,胆大包天。

接着又很气襄阳公主这种愚蠢的行为。不过想到有一个女儿如此孝顺自己。甘愿用自己的血肉为自己下药。皇帝心中又生气莫名的情绪。

这些年老了,身边的人都不值得信任。

不管是往年重用的心腹大臣,还是自己疼爱的儿子,他总是怀疑这些人盯着自己的位置,有一天会发生宫变来某多自己的权柄。

所以皇帝压根就不相信任何人。

但是如今一个毫无威胁的女儿,如此为自己牺牲,这让皇帝到时产生了点儿难得的亲情。

“罢了,也是个可怜的。赏赐她吧。让她日后不要再如此了,假药方罢了。”

大太监听了,赶紧应了。

心里想着,得亏是假的。否则皇上只怕连太子的肉都要吃。

襄阳公主醒来之后,就得到了赏赐。然后被告知那方子是假的。顿时泪如雨下。

“幸好没害了父皇,否则……”

她醒来就是懊恼自己被骗,也不心疼自己被放的血,而是替皇帝担心。

这自然又被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面。

“让她安心养病,倒也不用急着奔波。”皇帝咳嗽了几声道。

成年了,且已经出阁的公主还能留在宫中养病,这是很大的殊荣了。

一时间,襄阳公主的名号也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敏悦翁主闻言,心中也终于放心,“娘成功了。”

这些日子,娘割肉放血,她心里也是很心疼。恨不得以身相代。但是为了大计,只能眼睁睁的看娘牺牲。

如今总算是有了回报。

哪怕不能阻止她和亲的命运,日后娘在这都城里,好歹也不用和过去一样被人欺辱,委屈。

“身在皇家,怎么能不争呢。争了,才有未来。”

不止敏悦翁主如此想,襄阳公主自己也领悟到了。

她这许多年都没得到过的待遇,如今竟然就得到了。

想想也可笑。

幼时,她对父皇也是依赖孺慕。可是父皇对他们却毫不在意。

如今自己虚情假意了,父皇竟然还能施舍一点温情。

不得不叫人觉得讽刺。

襄阳公主的这些事情,自然没有瞒过朝臣们的耳目。

不过朝臣们对一位公主讨好皇帝的行为并没有看重。这要是一位皇子,确实要多加注意。因为要防着对方是否想要夺嫡。

至于一位公主,最多也不过是想要得到一些皇帝的宠爱,好维护自己的地位罢了。对朝堂没有什么影响。不值得关注。

谢来从杏花这边得了消息,心情也是复杂的。

果然,皇家没有一个蠢人。只有不想争,不是不会争。

看看,之前柔弱无害的襄阳公主,这不是说支棱起来就支棱起来了嘛?

杏花担心道,“来弟,如今公主已经有了自救的想法了,我们能有办法再助力一番嘛?”

谢来道,“我会想办法的。”

其实不管公主是否自救,这一次和亲,谢来势必是要想办法破坏的。

不止是为了救人,更是不想让朝廷众人被蛮人麻痹。

一旦和亲成功,这些讲和的派系只怕更是不愿意防着蛮人了。

这是谢来不想看到的。

如今有了公主帮助,此事自然也多了一份助力。

谢来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想,他可有自己的智囊团。

学堂里那些举子们可不能死读书,得学会动脑。否则日后当官岂不是都成了书呆子。

晚间,谢来便将此事告知众人,让他们拿出一个章程来。

是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嘛,这里这么多年轻俊才,就不信不行了。

谢来发话,这些核心的同志会成员,未来的大虞干部们都开始各抒己见出主意了。

有人提议在路上就刺杀蛮人。这不就直接拒绝和亲了嘛?

有人不同意,“拒绝和亲只是顺带的,主要是要防止蛮人的狼子野心。若是刺杀使臣,届时还能让蛮人合理出兵,罪过也太大了。”

谢来点头表示同意。刺杀确实是最不合适的一条。

又有人出主意,将蛮人的阴谋诡计调查清楚,呈给皇帝陛下。

他们信任谢来有这个能耐。

谢来倒是可以查,他知道三哥来寿必定对蛮人了解。

但是谢来觉得皇帝不会信。老皇帝如今身体不好,比起蛮人未来才会进攻,并且说不得也就是和以往一样杀一些边境百姓的情况,他更在乎的事身边这些人作乱。

所以他肯定要以稳定蛮人为主的。

谢来对这个老皇帝可实在是太了解了。这老皇帝就是这么狗!

只要是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事儿,他必定是能做出来的。

不过这消息却可以提前准备着。没准以后就用得上了。

到时候只需要推说是同志会打听到的消息就行。

至于如何让老皇帝主动放弃和亲,这事儿还真有点儿难办。

谢来让他们再多想想,自己则找了边城的举子,让他找三哥来寿问清楚蛮人的动向。

谢来寿此时恨不得拿着刀去把蛮人使臣给宰了。

可惜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风光进入关卡。

再看着对方接受最高规格的招待,然后还要安排专人送去虞都。

边城的守军们都和蛮人打过仗,心里恨死了蛮人,谁也不想去送。否则回来了一定会被同僚瞧不起。

大将军不喜欢来寿,就干脆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了来寿这个刺头。

他倒是希望来寿忍不住,把蛮人给宰了。

来寿心里清楚他没安好心,但是也没办法。

他心里恶心极了。

要不是再边疆这些年生死种的历练,他还真控制不住自己这脾气。

不止是他,他身边按些人也是气愤难当。好几个人都咬牙,要冲上去把这些嚣张跋扈的蛮人给弄死。

来寿自然只能拦着他们。

弄死了这个几个,人家还能在继续安排人。但是自己的命可就只有一条,家里人的命也只有一条。

何必为了这几条狗闹得家破人亡?

这次上虞都,他要亲眼看看朝廷对蛮人的态度。

并且将边城蛮人的动向一一上报。

他就不信了,大将军不重视急着事情,难道皇帝也不重视江山社稷?

不得不说,这会儿的来寿,还对朝廷,对皇帝抱着一分期待。觉得至少还是有点儿底线的人。

他们离得远,不知道蛮人的情况,只要知道了,未必没有好的对策。

抱着这种期待,他忍着恶心,和自己的一帮兄弟们接护送蛮人上虞都。

这一路,可真不算轻松,

除了蛮人的无理要求之外,所到之处,老百姓知道是蛮人使臣,群情激奋。

好几次都要冲上来了。

来寿他们这些大虞的军人都被吐口水了。

“大哥,我可真是忍不了了。太憋屈了。”

来寿啃着馒头,看着蛮人在驿站里面大吃大喝的样子,眼睛时不时的眯一眯。

他小声道,“你觉得他们是不是很奇怪?”

“如何奇怪?”手下的兄弟问道。

来寿道,“既是来和亲的,为何一点都不着急。所到之处总要停留一天。而且路上也不让走快了。马车也不让放下帘子。”

几个兄弟思索起来了。

来寿道,“我寻思着……这不和我们在蛮族干的事儿一样吗?”

几个兄弟顿时恍然大悟。

要不说来寿怎么能发现这事儿不同寻常呢,都是因为这种事儿他们干的太多了。经常跑去大草原上面找蛮族部落,一路画地图,熟悉地形。所以蛮人这么干的时候,来寿就觉得熟悉了。

来寿这一提醒,几个兄弟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还真这样啊。

“大哥,他们这是狼子野心啊。咱不能让他们这么干!”

来寿道,“咱现在说话算数吗?”

“……真憋屈!”

来寿也觉得憋屈,可没办法,他心里还是知道轻重的。

现在他们没有办法阻止。但是只要到了虞都,让朝廷的人知道了这些事情,这些蛮人自然带不出任何东西走了。

不过哪怕如此,后面赶路的时候,这些护卫们也开始做一点小动作打扰他们了。

比如总是在车窗附近晃悠,挡住视线。平时蛮人在野地里吃饭的时候,他们就故意围成一圈,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是阻止他们看周围的事情。

要不是这其中有一个使臣曾经去过虞都,来寿还准备带他们绕道呢。去一些无法行军的小道行走。

“都给我等着,等到了虞都,让我家来弟收拾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