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穿越重生>临安城美食录>第58章 冰皮月饼

为着中秋节的大生意, 正日子前好几天,林稚就开始着手做起月饼。

这时候过中秋吃芙蓉饼、荷叶饼、梅花饼、滴酥鲍螺,也吃类似月饼的一种饼点, 叫“酥饼”。

四两油酥、一两蜂蜜、十六两白面揉成面剂, 印模烤熟,没有馅儿, 味道相当甜软。

但还不是月饼。

林稚穿来十多年,对大宋朝各种节日都能习以为常, 只除了中秋没有月饼的中秋,那还能叫中秋吗?

从前在慈幼局不方便, 现在有了自己的酒楼,当然要好好做一做。

把从街市上买来的糯米粉、糖粉和牛奶拌在一起, 上锅蒸熟, 擀皮儿,裹上芋泥和豆沙馅, 印上莲花形状的模子,也不用烤, 晾凉就能吃了。

沈小七却等不及晾凉,掰开一块趁热吃了,“香甜可口,好吃!就是有点粘牙。”

阿蓝道:“还没凉,当然粘牙了。”

阿蓝虽然没吃过这一千多年前的冰皮月饼, 但却明白冷藏的重要性这大概就是厨师的第六感。

沈小七恋恋不舍地放下那块还温热着的冰皮月饼, 许是想到了端午节咸口的肉粽,又问林稚, “阿郎, 这糕饼有没有肉馅儿的?”

林稚惊奇地看着他, 你怎么知道还有云腿月饼、鲜肉月饼?

“当然有,不过不是糯米皮子,是……酥饼那样的皮子。”

“那肯定也很好吃!”沈小七憧憬起来,“酥得掉渣的皮子再加上咸鲜的肉馅,嘿嘿!”

顺着他的话一想,林稚也有点馋了,“那就再做个肉馅的?”

沈小七自是没有说不好的理由:“行!”

阿蓝扑哧一声笑出来,“小郎君真是禁不住撺掇。”

林稚也笑了笑,他这哪里是禁不住撺掇?明明是虚心纳谏才对。

正犹豫该做鲜肉馅儿还是云腿馅儿,忽然一拍脑袋地窖里不是正好挂着几条火腿?

看他把那条买来没多久的火腿搬出来,阿蓝无奈地摇摇头,“小郎君啊……”

林稚冲他心虚一笑,“咱们明年再吃两年腿不,三年腿。”

“小郎君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阿蓝接过他手中的火腿,捏了捏,“这火肉腌得不错,现在吃也行,小郎君打算剁成馅子?”

林稚点点头,“先切一小块蒸熟,尝尝咸淡。”

阿蓝依言用刀片下一层,上锅蒸了。过不两刻,两人取下整好的火腿肉片一尝,还行,不很咸也不很淡。

“这种做馅儿就很好。”

火腿切丁,放蜂蜜、砂糖、熟糯米粉、猪油拌匀,包进油酥皮子里,比冰皮月饼少一步印模,多了一步炉烤。

在这股油滋滋的香味包围下,几人愣是忍住一口没尝,等到第二天月饼回完油才拿来掰开吃。

酥、软、香,皮酥肉香,甜中带着点咸味儿,偶尔还能咬到肉馅里的砂糖碎,口感很奇妙。

再说那冰皮月饼经过一晚上的冷却,外皮变得软糯清甜,还不粘牙,里面的豆沙和芋泥淡香可口,并不很甜,空口吃三四个不成问题。

吃着月饼,林稚觉得今年终于能过一个舒服的中秋了。

他是舒服了,其他三个大宋土著的舒服也很重要吃完月饼,林稚帮着阿青一起做滴酥鲍螺。

滴酥鲍螺和后世的月饼地位相当,无论富贵之家还是小门小户,每逢中秋都要摆上一盘,用来自吃或待客。

发酵的牛奶小火慢煮,分离出奶油状的奶渣,拌上蜂蜜,挤成“底下圆,上头尖,螺纹一圈又一圈”形状的小点心有点像给蛋糕裱花。

看着盘中一个个精致的小点心,阿青问:“小郎君是第一次做这鲍螺吗?”

“是,也不是吧。”林稚笑着把蜂蜜木勺收起来,“从前在慈幼局的时候看厨娘做过。”

几人知道他是从慈幼局出来的,是以并不惊讶。阿青抿抿唇,“小郎君做得很好看。”

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林稚却来了坏心思,故意逗他,“那和阿蓝做的比起来如何?”

“我真坏。”林稚在心里谴责自己,“好像那种故意问‘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的坏亲戚!”

阿青把唇抿得更紧了,“……小郎君做得好看。”

林稚很高兴地笑了一会儿,“好啦,我知道你在哄我还是阿蓝做得更好看。”

说曹操曹操到,阿蓝撩开门帘进来,“我做什么好看?”

林稚笑道:“滴酥鲍螺!”说完,留下摸不着头脑的阿蓝和一脸抿着笑的阿青,自去装月饼礼盒了。

因有早前的蛋黄肉粽,以及更早前的豆沙寒燕,食客们都知道林氏这里不走寻常路,到了中秋也都来看林稚又在卖什么新鲜玩意儿。

“这模样白白的糕饼叫什么?哦,冰皮月饼……还有两种馅料?那给我各来两盒。”

“火肉糕饼麻烦来一盒,多谢小郎君。”

“我要一份滴酥鲍螺……小郎君这螺儿做得真好看!”

林稚笑着接话:“没有我家阿蓝做得好看。”

“是吗?”那人笑笑,“那以后再来买阿蓝郎君的!”

月饼礼盒一上,瞬间得到之前买粽子、买寒燕的回头客的追捧。

沈小七一边收钱一边递礼盒,偶尔有食客问一些诸如“冰皮是用什么粉做的”、“火肉月饼是甜口咸口”的问题,林稚就帮着他回答。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石榴、梨、枣等水果都下来了,甜得很。林稚一边吃剥好的甜石榴,一边听铜钱掉进陶罐里的声音人生啊,真幸福!

孟琼舟那边却并不是很幸福。

母亲的好友程氏近日回了临安,适逢中秋佳节,程孟两家人便凑在一起,在月台宴饮。

“我家有一婢子,能把这鲍螺做出各种造型,什么花朵、水果、麒麟、凤凰……甚至还能写诗呢。”程氏笑道。

“是吗?手真是巧。”秦夫人捏起一枚雪白的滴酥鲍螺,“只是麒麟形状……吃起来好像有些扎嘴啊。”

程氏用手帕掩唇,笑得乐不可支,“三娘,一年不见,你还是这么风趣。”

秦夫人慢慢吃下那枚滴酥鲍螺,“你不也是?还是那么能说会道。”

听着二位夫人谈天说地,孟家兄弟和程家兄弟坐在桌旁,默默吃糕。

孟淮安和程令宜倒还好,说起小话来毫不冷场,孟琼舟和程砚清却是各喝各酒,谁也不搭理谁。

夫人们之间的聊天仍在继续,秦夫人问:“朝云怎么没来?”

“朝云那孩子忙啊。”程氏叹了口气,“从前倒是还好,能有个歇着的功夫。最近不知怎么了,竟是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要我说,一个女郎家家的,每天忙那些酒楼生意做什么?不如早些回家嫁个人,也好落得个安稳。”

秦夫人却不大赞同:“能赚钱有什么不好?与其过那些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倒不如有自己的事情做。”

程氏又叹了口气,“你这样说,似乎也对。”

两位夫人又聊了几句,从邻家八卦聊到胭脂水粉,接着话题很自然地落到小辈身上。

不知谁先起的头,等孟琼舟回过神来时,只觉自己好像回到了七夕当晚。

“听说阿舟有了心仪之人?真是新奇啊。”程氏问。

孟琼舟还没开口,秦夫人先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据说是有的。”

程氏笑得很玩味:“据说?”

“有。”孟琼舟道,“不是据说。”

“哦……”程氏笑道,“那阿舟打算什么时候娶亲啊?”

孟琼舟只道:“若有好消息,一定告知夫人。”

程氏满意地点点头,“说到娶亲,我家砚清也快了。”

“这是喜事啊。”

对这位好友二儿子的性子,秦夫人一向了解,好奇地问:“不知是哪家女郎?”

程砚清很坦然道:“回夫人,是陇西柳氏。”

陇西柳氏是没落了的大族,据说那柳小娘现在似乎在曲院街……秦夫人脸色微微一僵,但见程氏神情不变,又想到程砚清的一贯性格,嗯,倒也是个良配。

她微笑道:“如此,先提前给二郎贺喜了。”

程砚清站起身来,笑着还了一个礼。

两位夫人赏了一会儿月亮、吟了几句诗,觉得天色差不多了,程家母子这才离开了孟府。

他们走后没多久,孟琼舟也站起身来:“我去买些糕饼。”

“夜深露重,让陈平和你一起去吧。”

孟琼舟已经出了门:“不用了,多谢母亲。”

去往林氏酒楼熟悉的路上,却见到了一个意外的人廷尉魏之远。

只见对方手里拎着两个礼盒,似乎刚从什么酒楼食店里出来。

“魏廷尉中秋安康。”

魏之远笑道:“琼舟也是。没想到在这里看见你,怎么这么晚出来了?”

“买些糕饼。”

买糕饼……魏之远问:“可是去林氏酒楼?”

孟琼舟颔首:“是。”

“真是巧,我这个糕饼礼盒就是在林氏买的。自从《玉食撰》中惊鸿一瞥,就一直想去见识见识。”

说完,魏之远用清闲的另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你快去吧。林氏那里好像只剩一个糕饼礼盒了,本来我是想买三个,但那店主小郎君非说最后一个要留给其他客人。”

“你去碰碰机会,说不定预定的那人没来,就卖给你了呢?”

最后一个不卖……

孟琼舟道:“多谢廷尉告知。我去看看。”

他一进门,就看见那人正托着脑袋打呵欠。

“林小郎君。”

“孟郎君。”听到他的声音,林稚马上支起身子,“孟郎君可是来买中秋礼盒?”

“正是。”

林稚呼出一口气,有点得意道:“我就猜到你会来,所以特意留了一盒。怎么样,是不是很聪明?”

孟琼舟笑得温柔,“聪明。”

林稚把那最后一个冰皮月饼礼盒递给他,眨了眨眼睛,“里面有小惊喜。”

孟琼舟问:“是什么?”

林稚道,“惊喜说出来,那还叫惊喜吗?需得孟郎君亲自打开来看才行。”

“好。”

“那孟郎君快去拆礼盒吧。”林稚打了个哈欠,“我也要睡觉了,晚安!”

说完才反应过来,这时候还没有“晚安”这句话,但看孟琼舟没什么疑惑的表情,应该是听懂了吧?

孟琼舟道:“小郎君早点歇息。”

林稚点了点头果然听懂了!

孟琼舟拿着月饼礼盒出了门,走了不到一丈的距离,停住脚步,把礼盒拆开了。

除了八枚模样精致的糕饼,最底下还压着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一行清丽俊逸的小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