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漂亮女配你不要我要[快穿]【完结番外】>第165章 如何养成帝王14

  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 天地素白,震荡北盛的行刺案终于落下帷幕。

  任谁都没想到这桩涉及两国争斗的大案还牵扯出隐姓埋名百年有余的沣朝白氏,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还有几位位高权重的朝臣也牵扯其中。

  包括被陆昭委以重任的陈太尉, 同时他也是先帝钦定的顾命大臣。

  陈太尉幼子名陈子宥, 乃一介纨绔, 北盛城里有名又不让人在意的浪荡子,头顶有个好爹和几个好哥哥, 这样的人做出什么事情来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仗着这一层滤镜,陈子宥是飞燕楼的常客,是花魁白烟岚的入幕之宾,也是耽于美色, 偶尔泄露自以为不甚重要的情报的人。

  男人么, 总有在人前显摆的毛病。

  颓废如陈子宥也不例外, 他从小就被认定没有大作为, 性格傲气又不上进,享受女人崇拜的目光也是一件趣事。

  没有太多的利益纠缠, 只为了无关紧要的炫耀。

  虽说陈太尉本人在政务上有自己的私心,恋权揽权,但他对北盛的忠诚不容置疑, 只是这也是他个人, 并不能代表整座陈府。

  年过七十的陈太尉实在是没想到,自己的一世英名竟然会毁在宠爱的老来子身上, 岂是造孽一词可以概括,陈太尉直接气倒在地。

  再醒来时, 他已经躺进了阴森森的死牢之中, 耳旁哭声嘤嘤, 阖府上下三百口一人不差, 连襁褓婴儿都缩在长媳怀中张嘴大哭。

  陈太尉看见了瑟缩的小儿子,不顾一切的扑过去,生生打碎小儿子全身骨头,他也是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将,百般折磨又留一条命的手段可不少。

  言说让他这畜生要是这般死去太过便宜了,这等苦楚且受着吧!若非要留着一条命赎罪,他早就触柱自尽,无颜面对先帝。

  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叶慈已经在上朝的路上,她没有给任何反应。

  她知道这些人是故意来问她的,想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态度,有没有二心。

  最近这朝局......确实让人心头怪慌的,朝堂上少了不少人。

  上下都惶惶然,谨言慎行。

  先帝陆昭给陆上瑜留了三个顾命大臣,她高居摄政王,再由吴丞相和陈太尉两人一文一武与摄政王相克相济。

  现在一年都没过去,位高权重的陈太尉就进了有去无回的死牢,铁三角就缺了一角。

  且这事还是由摄政王叶慈一手主理,在某些人看来,难免没有排除异己之嫌。

  但有一件事还是十分明晰的,这朝堂必然得清洗一遍,留下的会是谁的人就不好说了。

  就好像陆昭完全没考虑过要是臣强主弱的问题,也有可能她根本来不及做下更多安排。

  毕竟皇室宗亲们可都被两代帝王联手养废,要是主上势弱,这北盛天下可就是臣子的天下,无人能救陆上瑜。

  叶慈双眸扫过一张张面孔,直把他们看得神色微变,翘才着唇角笑笑。

  一抖宽袖,怀抱着芴板,她嗓音凉凉道:“一切任由陛下定夺,本王不过是奉命查案,并没有最终决策权。”

  他们也没说信还是不信,都是人精,不会在外面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呵呵笑着,附和几句陛下英明。

  还没多说几句,鸣鼓声响起,帝王将至。

  今日的陆上瑜还是以前那样,神情淡淡只听不说,让人难以捉摸她到底在想什么。

  有时候朝臣们也在疑惑他们的陛下究竟是天生心机深沉,还是呆若木偶,但看她处理过的奏折妥当又不激进,是难得的稳重。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皇帝的真实水平,谁知道是不是按着摄政王和丞相的意思写的呢。

  在她亲政前,行事风格总是叫人摸不透,看不清文字和语句的背后是否皇帝本意。

  还在心里犯嘀咕的朝臣们跪下行礼,山呼万岁,他们还没想到很快就能了解到陆上瑜行事究竟是什么风格。

  早朝之上,廷尉府廷尉刘玮跪在正中央,朗声汇报这桩案件的全程,前因后果一应俱全,不少人听着心惊胆战。

  然后就是清算的时候,有摄政王前言在先表明态度,他们也想知道年轻的女帝会有什么裁断。

  当然也有人激愤不已,直接出列建议严惩,此等十恶不赦之罪当然是杀之而后快,以儆效尤。

  有人则说先帝国丧,大肆屠戮恐有损阴德,扰了先帝的天灵。

  然后他们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严惩,以儆效尤,一派则是新君登基,大肆制造杀孽会给人留下她暴虐的印象,有损君威。

  史书工笔可不容情,虽说事出有因,难免对少年皇帝过于苛刻。

  每个人都在激烈发言,观望的朝臣倒是很少,哪怕给不出符合心意的建议,重复别人说的垃圾话也好,多说几句话引起皇帝的注意就是好事。

  俗称浑水摸鱼。

  陆上瑜让他们吵,喜怒难辨的看着,等他们吵累了,才清清嗓子。

  “诸位。”陆上瑜终于出声。

  准确捕捉上首声音的群臣全部收声,安静垂立,等待陆上瑜的发言。

  顺便行礼请罪:“微臣失礼,请陛下恕罪——”

  陆上瑜隔着旒冕看向台阶上的叶慈,她是北盛手握重拳的亲王,尊荣无双,并不跟群臣一块站在下面。

  “此事由你主理,办的干净妥帖,朕深感欣慰,不知摄政王可有建议?”

  听着这话,下面的朝臣有点失望,没想到陆上瑜第一句话问的是这个。

  这算是陆上瑜登基以来一次亲自处理的事情,应当利用机会顺势立威,若是询问臣下意见,作为君王实在有点软骨头了。

  且态度太过亲昵依赖了,难不成传言摄政王把持皇帝耳目是真事?

  在看吴丞相,果然也是眉毛微皱,像是不太赞同的样子。

  众人目光转移,且看叶慈会怎么回应。

  是会顺势而为还是......

  嗯?她怎么笑了?

  叶慈天生就是目光中心,这一笑更叫人挪不开眼。

  “回陛下,臣无任何意见,但听陛下裁断。”清晰的声音落在了殿中,传进每一个人的耳里。

  刚刚询问过叶慈的朝臣心说原来摄政王来真的啊。

  很好,问题又抛回给陆上瑜。

  “摄政王的赤诚之心,朕不会有任何怀疑...也罢,你操劳许久,也该累了,总拿这些事情压榨你倒是朕的严苛。”陆上瑜笑道。

  叶慈淡然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些都是臣的本分,陛下言重了。”

  “查清罪孽,洗清冤屈你倒是在行,怎么也不给自己分点力气。”陆上瑜低笑一声,笑容很浅,不难看出她心情确实不错,完全没有臆想中诚惶诚恐的味道。

  叶慈应了这句话:“臣惭愧。”

  “惭愧的人怎么能是你?”陆上瑜饱含深意道。

  她知道她的摄政王是不在意这些虚名的,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她,这性格太目下无尘,容易招小人。

  既然她不在意,那她多分点心力帮忙在意不就成了。

  不少人就反应过来,估计真的是自己想错了。

  皇帝跟摄政王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僵硬,看她开金口辟谣,其实她根本没必要这样,摄政王名声不好,对皇帝才是好事。

  且她当众点出,这就意味着......皇帝对朝堂上的发展了如指掌,事事悉知,沉默寡言只是她的表象。

  “将奏折呈上。”陆上瑜没再说别的,只手一抬。

  严尚宫走下台阶,跟廷尉拿过厚厚的奏折,再次折返递给陆上瑜。

  厚厚的名册被翻开,端正字体映入眼帘,字字带血。

  玉珠微晃,鸦雀无声,被一种沉重气氛震慑,变得凝重起来。

  陆上瑜道:“白氏遗族自前朝崩后,为保全性命隐姓埋名,改换为金姓,便承先祖宽宥之恩,不造杀戮,发展至今仍有......”

  叶慈报了一个数字,仅仅是白氏遗族的数量。

  陆上瑜点点头,继续说:“汇合九族竟也有九百之众,除不能入仕途外,仰仗末帝藏宝发家,各行各业均有之,多富贵多圆满,倒是主支遗孤没入贱籍,大张旗鼓改换白姓。”

  前朝遗族能混成这样,已经算不错了,纵观先朝先例,大多都被赶尽杀绝,不留隐患。

  听着陆上瑜的话,众人心想难道陛下要继续先祖仁善之名,放过他们?

  很显然,他们都想错了。

  陆上瑜一扔奏折,啪的一声,摊在地上,发出不轻的声响。

  底下朝臣的头低的更低,再傻也能感受到皇帝是动怒了。

  在严尚宫看来上面是大片大片的金姓,在后面的就是其他涉事的官员,全部加起来足有近万人。

  微凉的声音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让人怀疑要是起了反对的意思,是不是也会被一起处罚。

  “行刺君上乃十恶不赦之大罪,白氏遗族九族当诛,弃乱葬岗。”

  “主谋者腰斩弃市,不许任何人收殓,否则同罪论处。”

  “至于其余人等,男子墨刑流放三千里,女子没入贱籍,遇赦不赦。”

  “罪臣陈穹念在他为北盛征战一生,劳苦功高,但管教不当是为失德,破例给他体面留全尸下葬。同族流放,其子腰斩。”

  “......”

  一条条诏令发出,记录的官员下笔如飞,大冬天里冷汗都给皇帝说下来了。

  有人面露不赞同,认为陆上瑜过于严苛,短短几句话就是数万人命,民间怕不是会说皇帝性情暴虐,任用酷吏。

  “陛下,先帝国丧不过半年,这等肮脏之血恐脏了......”吴丞相开口欲劝。

  “不必多言,朕意已决!”陆上瑜打断他的话,现在她不想顾忌什么其他,只想快意。

  “胆敢犯下罪行,又怎能不承担后果?朕就是要他们的鲜血祭奠先帝英灵,告慰先烈!原谅他们不是朕的事,朕只负责将他们全都送下黄泉向我母亲跪地请罪,永世不得翻身。”

  在陆上瑜说出更加惊掉人下巴的话前,全部闭嘴,表示没有异议。

  况且陆上瑜的样子看着不像是会征询意见,当众说出这些只是命令,而非共同商议。

  “退朝!”只留下一句,陆上瑜起身离开,不容任何人上谏。

  “臣等恭送陛下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散朝后,吴丞相拉住叶慈,忧心忡忡道:“陛下年岁尚小,这般处置是否太刚烈了?日后史书工笔改如何评论陛下,这可是...”

  后面的重话,吴丞相说不出来。

  叶慈倒没有她这样忧愁,她道:“你也说了陛下年纪尚小,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如果陛下建功立业,有万世之名,难不成人还只记得刚登基这点小事?”

  吴丞相觉得她说的挺有道理的,但又觉得哪里不对,一时间被她说得语塞。

  叶慈放低声音安慰道:“人无完人,现在正是陛下立威之际,若是我等屡屡劝谏,反而会落下朝令夕改令改的名声,岂不是更加糟糕?”

  “......”吴丞相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开始庆幸自己刚刚没有坚持上谏,及时住嘴。

  看他神情有些动摇,叶慈再接再厉:“况且陛下性情果断也不是什么坏事,南郑仍在虎视眈眈,还跟这桩案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若是陛下是仁善之人反而不利于大业,易遭人欺......话说不是还有您老看顾着吗?陛下会改的,您老就放心吧!”

  听到这里,吴丞相算是明白了,这摄政王跟陛下就是一国的,根本不会反驳她的决定,说不定还会帮忙扫尾!

  这次早朝后,摄政王蒙蔽皇帝耳目,企图架空幼主的流言彻底击破。

  随着菜市口那一摊摊清洗干净的血一起,被白雪覆盖,不留半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