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我,大契昏君,败光国运成天帝>第0541章 士子的猖狂
  “王卿,快快平身。”

  方景脸上都乐开花了,完全称得上是喜上眉梢。

  倒不是因为王魃这个名字,有多么的谐音梗,实在是因为方景看过了王魃的生平卷宗。

  这货从先帝爷的时候就高中了进士,但从为官开始到现在,卷宗上就没有一点显眼的地方可表。

  能说的就是俩字,“平庸”。

  他从来都没有出过任何的成绩,甚至就连一丁点的好名头都没有。

  方景见到王魃,那叫一个满意啊!

  这不就是朕心心念念的人才嘛!

  方景立刻站了起来,甩手对王魃说道:“快,给王爱卿赐座!”

  群臣听见方景的话,看着他的表情,一脸大大的懵逼。

  之前要说贬谪了那些个安抚使,群臣们到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也确实都存在着问题。

  可现在陛下跟王魃的态度这般,这可就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群臣都狐疑的看着王魃。

  陛下的态度怎么急转而上了呢?

  这个王魃该不会是和陛下有什么交际吧?

  难不成王魃是哪个皇亲国戚?

  要不然陛下怎么如此的以礼相待?

  别说是群臣懵逼了,就连王魃自己都是一脸的问号。

  他茫然的坐在了小太监搬过来的椅子上,只是屁股刚一挨上,他立马就站了起来。

  这该不会是陛下气疯了吧?

  这是要给我做冷板凳的意思?

  然而,方景见王魃那样子,以为他是有些拘束呢。

  于是就冲他摆了摆手,让他坐下。

  王魃也认了,反正大不了就是一死!

  这辈子自己也算是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了,死而无憾。

  只不过,就是有些对不起自己的妻儿。

  想到这,王魃的心中多少生出了一点点的酸涩。

  见王魃坐了下来,方景也坐在了龙椅上。

  其他的人都耷拉着脑袋,低头站在一边,就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转念间,就听见方景说道:“王卿家啊。”

  “臣在!”

  王魃一听陛下又叫了自己的名字,急忙就跳了起来。

  他这一下着实是给方景吓了一跳,直接给方景吓乐了。

  方景轻咳了一声,随着摆了摆手示意王魃坐下说话。

  “王卿家不比如此紧张。”

  “朕对你这些年来的工作,很是满意。”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

  王魃更是两眼瞪得滴流圆,嘴角都在颤抖。

  不过,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听着方景说话。

  “朕深知云滇极苦,你能让云滇的百姓吃上热乎的饭菜,能填饱肚子,这已经是很大的功劳了。“

  “王卿家啊,朕也不爱兜湾子索性就与你直说了。”

  “你可还愿意再加加身上的担子?”

  王魃懵了,他根本就不知道陛下说着话是何用意。

  他急忙跪在地上说道:“陛下,臣年老昏聩,乞骸骨!”

  这乞骸骨,说白了就是要辞官的意思。

  王魃觉得这是皇帝在给自己面子,许是真的体恤他在云滇苦了多年的情分,这才给他留些面子。

  所以他也就接着破,下驴了。

  然而,方景却摇了摇头。

  “朕记得你才五十有余,这也算不上什么年老昏聩吧?”

  “王爱卿啊,朕想要再辛苦辛苦你,替朕把好江南的关。”

  “你就答应朕,去做那江南的安抚使吧。”

  “可行?”

  这话一出,足足有半分钟,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是瞪大了眼睛,却没有一个人说得出话来。

  最后,王魃努力的点了点头,哽咽的声音说了个“行”。

  此时的他早已是两眼挂雾,看不清朝夕了。

  他只不过是个没有人脉,也没有政绩的小小官员,能被授得江南安抚使的官位,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

  王魃激动的连谢恩都忘了,可方景却没有一点怪罪的意思。

  反而笑的更是灿烂。

  接下来,这几个偏远地区原本打狼的安抚使,全都被分到了富庶的地区为官。

  这样的朝堂巨变,着实是让群臣惊掉了下巴。

  对于方景这样的做法,朝臣们自然不会多说什么,毕竟陛下圣明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只要是陛下决定的事情,他们根本就不用多想,一定是有陛下的深意的。

  但朝廷贬谪了那些富庶地区的安抚使,换了一大批人上台。

  这个消息传到了江南之后,可就变了味道。

  江南的官员一个个都慌得一批。

  他们哪一个拿出来都不用细查,绝对担不起清官二字!

  朝廷若是想要拿了他们,根本就不用特地去找理由。

  此时正在江南督办官学的孙殿,还在和手下们聊着这件事。

  孙殿叹息一声,手中的茶碗也轻轻的放在了桌子上。

  “陛下真的是英明啊,没想到陛下在深宫之中,居然知道为人臣子的不易啊。”

  其中一名手下也附和着说道:“是啊,孙公自从来江南督学一直都是阻力重重,可朝廷从来都没有说督促过什么,应当是陛下对江南的事情心中有数啊。”

  孙殿轻轻点头,随着说道:“从江南安抚使之下,各级官员都对这官学一事阳奉阴违。”

  “我虽不懂什么学术,但教书育人这种事情,用黄白之物来衡量,就真的好吗?”

  孙殿当年虽然只是个捐官,还是个什么文化都没有的大老粗,但自从他当了督办之后也是听了很多议论的。

  现如今这江南之地私塾依旧盛行,这也是因为很多私塾的先生,在坊间很有威望。

  这些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儒生们,最是擅长的便是抨击朝政。

  比如朝廷要抽取江南的赋税,这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儒生给抨击了!

  说什么朝廷用江南的赋税来养活其他的州府,说朝廷这是在舍江南而泽百州!

  他们甚至还提出过,要江南自主独立,用自己的赋税养活自己,自负盈亏。

  孙殿对他们的言论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江南的工坊能够赚钱,除了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州府的功劳了?

  没有徽州府和淮南府输入的人力,江南的工坊真的能生产出那么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