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红楼之蚌病生珠>第 133 章 第 133 章
  “我女儿的规矩?您不会是指葉儿吧。”贾珠被郁嬷嬷的话弄得有点摸不着头脑,“葉儿才多大。奶娃娃一个,谈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她这个时候,不正是憨吃傻睡长个子的时候么。”

  “有你这么不上心的么。”郁嬷嬷脸上是贾珠无法理解的严肃,“奶娃娃说是憨吃傻睡没错。可你家孩子是吃好了,还是睡好了?一天到晚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哭。照这样下去如何能长得好!”

  郁嬷嬷的话引起了贾珠的重视,只不过轮到开口的时候,贾珠还是有几分不确定。他道:“宫裁孕期跟着我来了江南,是吃了些苦的。葉儿因此生得弱些,爱哭点点也是正常的吧。”

  毕竟李纨是贾葉的生母。贾珠自是相信母子天性的。因而他也觉得,虽然郁嬷嬷说的严重,可孩子在自己母亲身边是受不了委屈的。

  “哎!”郁嬷嬷不着痕迹的叹了口气。贾珠心中所想她如何不能看出。只是有些话,她也只能说到这儿了。不然一个不好,还成了她一个老鬼,挑拨人小夫妻两儿。

  “你也知道你那个葉儿生得弱些。那你也得想想,论先天,是你家姐儿弱些,还是你那小妹妹弱些。要知道,你媳妇路上受的颠簸,你家太太一路上也没少受。她还是老蚌生珠,早产诞下的孩子呢。如今两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你那小妹妹瞧着可比你女儿要健壮些许。”看書喇

  “玫儿总归还是比葉儿大些。孩子都是一天一个样儿的。大些的看着更康健些也是正常。”贾珠这会子似乎还是没意识到问题的症结。

  郁嬷嬷有些失望,只能下猛药,试图点醒贾珠:“你媳妇毕竟头胎。身边也没个可心可靠的伺候。不是嬷嬷我危言耸听,要知道那可是奶娃娃呀,一个不好,都有可能立不住的。”

  贾珠听完一个哆嗦:“也是,宫裁她自己的奶娘都送出去容养了。那哪里能寻得着年长知事,又可靠的人呢。”

  “何不送去你家太太那儿。且不说她那儿整套班子都齐全,两个娃娃一起也算是个伴儿。”郁嬷嬷接道。

  “母亲那儿……两个孩子会不会太操劳了。”

  “不管在哪儿,都没有当家奶奶、太太,事事亲力亲为去张罗的。那你让满屋子伺候的往哪儿搁。把你家姐儿送去你母亲那儿,招呼孩子的还不是奶娘、婆子的。只不过你家太太有经验,旁人糊弄不了她。孩子的规矩也有人注意着。”郁嬷嬷的话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规矩二字之上。

  “规矩……”

  不等贾珠多说,郁嬷嬷又接着道:“嬷嬷说这规矩,绝不是说拿一堆条条框框把一个小奶娃给束缚起来。而是这世道女孩子本就艰难一些。日常中的一言一行便是规矩。如今姐儿哭闹,没个定性,长大会不会也随着性子急燥些许。要知道孩子的性情大多是受身边的大人所影响。的。不是嬷嬷说你那媳妇不好,可她钻起牛角尖来,可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得了的。你同你媳妇是有两世的缘分做底,你可能保证你家姐儿日后也能找个这样的郎君?”

  郁嬷嬷所说闹得贾珠目瞪口呆,他哪里能想到这些。郁嬷嬷竟是从一个奶娃娃身上想到她日后成亲嫁人的事儿了。

  “这真不怪嬷嬷多想。哥儿性子古怪没人多嘴,若是有几分才华说不准还得被人赞一声名士风范。那姐儿呢?在家孤拐点儿,骨肉至亲自然是没有意见;日后出门子了,除了她夫君,还有姑子、婆子、小叔子呢!”

  “葉儿只是有点爱哭闹,身子骨不算健壮……”

  “都说了,这不仅仅是哭闹的事儿!让你家太太多照看下,也没说不许你媳妇儿亲近孩子。你啰嗦个什么!”郁嬷嬷最后几句话,给贾珠做了定论。

  当贾珠前去王氏那儿提起这一茬子事情的时候,王氏的表情既意外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儿子不孝,劳烦太太了。”

  面对着贾珠略微忐忑的神情,王氏并没有立马对他做出回复。她再三确定小黛玉已经熟睡,不会惊醒找人之后才让奶娘把孩子抱了下去。待到一切安排妥当以后,她才对贾珠说:“倒是没想到,你身边居然有人提点你这个。可是你敏姑姑教你的?”

  郁嬷嬷的存在贾珠自然没法交代出去。他含糊几句,算是把这一问给糊弄了过去。

  这么一来,王氏自是按着自己的理解去想问题。她道:“你姑姑就会给我出难题!照说我也不是不疼孙女儿的人。只是你媳妇儿一贯孤拐,你又一直是护着她的,我这当娘的又何必自讨没趣呢。再说我身边还有玉儿,你媳妇身边伺候的也不少,何必拆散她们母女天性。如若人手不够,再添便是。”

  “母亲所言,儿子惶恐。”王氏言语里的推脱更加让贾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知子莫若母,当儿子的也不会不晓得自家娘亲的脾性。王家人的性格自是不会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王氏推脱一方面是因为他同李纨的关系脾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女孩儿的规矩确实无比重要。而他的葉儿,哪怕还是个奶娃娃,在这方面已经是差人一步了。

  王氏所言也不是真的要甩手不管。之前是贾珠不提,如今贾珠提了,她自然是会插手的。毕竟一个好好的姑娘家和一个养歪了的姑娘家,总归是一个好好的姑娘家更好。她的玉儿同葉儿的年岁差不了多少,总不能让葉儿带累了玉儿。相比起来,孙女和亲女,那总是比亲女退那么一射之地的。

  见贾珠态度不似作假,王氏也就松了口。不过有些话王氏还是说在了前头:“既是你敏姑姑出的主意。那她自然是知道的,我会的只是那些我们王家教孩子的法子。可不是你们贾家待闺女的规矩。你敏姑姑是京里老太太带大的,便是瑗儿也是,费了好些心思。她们会的那些“湿”呀,“干”呀,你娘我可一窍不通,更别谈琴棋书画那一大堆学问了。”

  “瞧太太您说的。”贾珠也趁机赶紧多说几句俏皮话,“京里谁不知道舅舅家的女孩儿聪明能干,一等一的人才。我们家葉儿现在就瞧着粗粗笨笨的,性子也不够贞静,日后得太太调理,能赶上表妹们一成就不错了。至于其他的学问规矩,日后再提吧。往后儿子自个儿也会上心的。”

  “那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忘了你妹妹。不论是玉儿还是京里的瑗儿。”王氏赶紧加上。在王氏眼里,如今的贾珠是她最大的依靠。

  贾珠自是理解王氏的心情,赶忙承诺道:“瞧母亲说的。都是自家骨肉,忘不了忘不了!”

  因提到京里的贾瑗,王氏很有些伤感。如今离京这么些时日,手心手背都是肉,让她如何不牵肠挂肚。

  说着说着,王氏便抹起了眼泪:“也不知道瑗儿在京里如何,是胖是瘦。老太太虽看重她,但她毕竟是个孩子。府里那些子看碟下菜的,不晓得她应付不应付的过来。你们那老子又是个指望不上的……”

  贾珠听着虽同样神伤,但也得强打精神安慰自己的母亲。只是关于贾葉的事情,他原本准备亲自同李纨交代的,此刻也只得暂时搁置。李纨那儿自有丫鬟婆子前去告知。

  这倒是阴差阳错,算一件好事。以贾珠同李纨的关系和脾性,由贾珠亲自去处理少不了又是一番风波,让小两口之间再添波澜,关系恶化。可如今是下人交代,从王氏那儿来的人。李纨虽以为是她们婆媳之间打擂,心中暗恨。但孝道在上头压着,她也只能收拾小贾葉的东西,让人往王氏处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