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南宋之光荣革命>第三十六章 大朝会上
  崇政殿前的小黄门的净鞭再次挥起后,殿外的百官随着阁门使唱名依次而入,br>
  官员们分列两班,文官一侧由叶衡,龚茂良,另一侧则由曾怀,王淮两人领着,此时皇太子与一名不曾见过的,身着紫袍中年文官当先而入,却并未引得其余宰执多做反应。

  赵过糊里糊涂的混入的群臣朝会队伍之中,因为阁门使的唱名,因为赵过不在此次朝会名册之中,前方唱到名次的官员正陆续进殿,正当赵过担心当场被禁军拽出,惴惴不安的四处张望的时候,与老相识张宗元的眼神赫然相对,

  而对方见到自己却丝毫不惊讶,反而因为看到赵过的出现,多了几分喜色,刚刚有些焦虑的面色,脸颊此时多了几分红润,

  其实赵过早就发现了这厮,他身穿朱红色官服,腰间佩戴者银鱼袋,可见其地位不低,只是稍逊宰执班次几名身位,与恩平郡王的身位趋同,

  读者身份证-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赵过被这厮用眼神盯着,浑身感觉如同炸毛般的寒颤,虽然根据自己前世的了解,张宗元算不得奸臣,甚至在曾经岳飞一事,还坚持了立场,但是他此时无论如何,都觉的张宗元这人带给自己的危险感是前所未有的,比当初邵世雄刀斧加身时还要强烈。

  一声尖锐又嘹亮的嗓音,打断了赵过对张宗元的揣测提防,

  “正八品承事郎,提举大宋皇家银行兼武备司郎中赵过入殿。”

  赵过这时心中大惊,又是暗算阴谋,今日这又是何人手笔,看到张宗元满意的表情后,赵过随即大悟道,从三更时贾义唤醒自己,托词说秦钜嘱托自己莫要误了觐见皇帝的时辰,其实自己完全没必要这么早跟随朝臣参加大朝会,定是张宗元那厮在背后谋划着,

  此时也去猜想秦钜与张宗元之间是否有什么猫腻,张宗元定是听到太平楼那夜,自己酒醉后所表露出不愿顺应其计谋的想法,才如此诱骗自己上朝,

  赵过此时恨得咬牙切齿,已然彻底醒悟,好你个张宗元,城府竟是这么深,这厮定然是要当朝率先发难,以其手中自己与赖文政的书信为要挟,要逼迫自己为其当枪使,被迫成全他的计谋。

  而此时阁门使合着乐声唱名后,迟迟没得到回应,无奈又再度唱名,引得前方一众宰执回眸相看,此举更是惹的殿前侍御史李衡,范仲吕与御史中丞汤邦彦等人热切又兴奋的目光,如同猎人守候到猎物般的狂喜。

  这时赵过也收住了心思,反应过来了,应声唱诺后亦步亦趋的走进崇政殿,也没注意到大殿角落的几名御史,正在誊抄着什么,写完之后心满意足的又巡视着在场的官员。

  进入崇政殿后,赵过才感受这座大殿作为帝国政治中心的气势,崇政殿又称大庆殿乃是外朝,只见此殿横跨东西五间房屋,足以容纳千人的规模,温润汉白玉的地砖与镌龙画凤的梁柱交相辉映,远远望去光耀耀目,

  赵过并不如身边寻常的官员那般低着头拿着笏板,四处张望着殿内的设置,赵过发现了除了殿中前方的龙椅外,竟然还有个人此时竟然在崇政殿内东南角就坐,而其身旁走来两名刚才抄誊的御史,

  口口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依照宋朝礼制,参加朝会的众臣之中,唯有御史中丞可坐,当即赵过便明白这人应该就是御史中丞了,赶紧趁着其还未注意到自己,收住了目光,老老实实的低着头。

  群臣落定后,崇政殿东侧的偏殿之中有了动静,当先的是两名侍从官员,分列两角,随后便是一众黄门宦官,手持各种器物落定位置,乐工门的萧笙乐鼓声顿时高亢,一名面色蜡皇,须发斑白的中年男子走出来,在场中官皆是躬身深拜,

  赵过知道这人便是皇帝赵昚了,此时虽是学着众臣的模样,但还是瞥着眼睛,努力看清皇帝的模样,其穿着黄中带赤色的袍服,头戴平脚镤头,身形单薄消瘦。

  天子就坐后,由公相曾怀带领下,群臣跪拜,赵过这时顿感不解,印象中宋代的士大夫不都是与天子垂拱而治,极少的情况才需要跪拜,这么一跪,对于赵过现代人的世界观中,是极难接受的,但是这时又看到侍卫大殿之中的禁军,赵过可不想因殿前失仪,丢了小命,强迫着内心不甘,与周围的官员稍慢一拍,跪下了双膝。

  皇帝赵昚摆了摆手,黄门宦官便尖着嗓子喊道,“群臣免礼,起。”

  大朝会仪式到如今,虽有赵过这种小插曲,但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崇政殿中的文武官员,如同雕像般束立。

  皇太子赵惇身边紫色袍服的中年人打破了此刻的宁静,

  “臣梁克家,问圣躬安。”

  “朕安,梁卿,此番来京路途遥远周折,来人赐座,”皇帝赵昚说完又注意到一旁的年迈的公相曾怀,又说道,“曾相公,朕特命汝非军国重事可免朝参,今日可是有甚重事要奏?”

  不待曾怀出列接话回奏,皇帝赵昚挥了挥手,说道,“来人给曾公相赐座。”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两名小黄门利落的搬来两个交椅放在二人身边,赵过看到皇帝这般反应,此时才发觉今日朝会根本就没有什么废立太子的言论,都是张宗元那厮在诓骗自己。

  二人齐声回应道,“臣谢陛下隆恩。”

  公相曾怀颤颤巍巍又从椅子上起身,奏言道,“陛下,臣要参提举皇城司岳震,其一,护主不利,致使魏王殿下被贼人掳走,其二无识人之明,御下疏松,皇城司内竟出勾结贼人的内应,使得百名禁军丧生,虽查明岳震与此事无关,但其渎职失察之责难逃!”

  皇帝听到曾怀的弹劾,并不吃惊,只是并未立即回应,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果然,停顿了数息后,签枢密院事王淮应声而出,"陛下,臣附议曾相公,臣身为枢密副使,自当参谋军国重事,臣另要弹劾魏王蓄意谋逆,据臣所知,那日赖文政等贼人围攻之时,有贼人呼喊拥立魏王的言语,或许此事贼人恶意裹挟,而且臣府中宾客陈亮,也能佐证魏王属官赵过曾放言拥立魏王,妄议朝政茶税之策。臣请官家下旨,御史台,大理寺彻查此事,以正朝中视听!"

  皇帝赵昚初时听到弹劾岳震的言语,并没有太过惊异,但是王淮说完后,蜡黄的面色此时泛起潮红,明显是动怒了,

  “王淮,你可知中伤亲王,离间皇室是什么罪?!你说的这些可都有实据!?大宋虽允风言奏事,但你身为枢密副使,岂能如此儿戏,你要知你不是御史!”

  王淮见皇帝此时怒意勃发,也知道自己所奏之事也难已经得起推敲,

  “陛下,臣…臣有人证,侍卫马军副指挥使绍世雄,当日便听到了那贼人赖氏亲口喊出,不少在场禁军也能佐证,且臣府中宾客与赵过乃是好友,其可是首告之人。”

  王淮知道临安府民间传闻陛下皇城司张伯的切结书上牵涉太子,此时也只得先行下手,将水搅混,王淮作为太子一派门面人物,若是等会有人以此攻讦太子,那也只会造成是魏王与太子之间党同伐异的感觉,上升不到太子造反的程度。

  读者身份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见皇帝此时越发的不耐,角落端坐的汤邦彦本能的察觉到血腥味,当即出列,

  "陛下,臣御史中丞汤邦彦,弹劾王淮蓄意祸乱朝纲,仅凭贼人与白身宾客的妄言就推断诬陷亲王,离间陛下父子之情,其罪当诛!"

  汤邦彦这一步棋走得相当秒,既顺应了皇帝的心意,讨好了魏王,又没牵扯到太子,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计,

  而御史的职责便就是弹劾高官,以换取自己的朝中名声分量,而王淮的枢密副使身份的分量刚刚好,

  “汤卿,且坐,此事朕前后都已知晓,不过是些暴民攀扯,而独松关派来加急信使,魏王已被解救,暴民贼军全然覆没,侍卫步军的郭棣已前去护送魏王回临安。而岳震罚三月俸禄以示惩戒,朕知王淮公衷体国,自然不致于祸乱朝纲地步,不过王卿,以后府中莫要容留那些幸进之徒,而赵过已受命出任于皇家银行,此事到此为止!”

  皇帝赵昚假借御史中丞汤邦彦敲打王淮,不仅二人皆是服气,公相曾怀被这么一打乱,对于皇帝的信口说出的处置,也并未有太多言语。

  汤邦彦虽未得逞,但当朝请诛枢密副使,足以对百官形成威慑,而最大的赢家皇帝赵昚,玩得一手异论相搅的手法,证明其队朝堂的掌控力之高明。

  见到王淮的落败,叶衡见时机到了,便出列而言,“陛下,臣尚书右仆射叶衡,奏请陛下下旨废黜太子,以正国本,据臣所查,那皇城司叛逆切结书上所陈,勾结贼人,掳走魏王之人乃是太子,蓄意构陷魏王谋叛,加害手足罪不可恕,陛下,我手中有其切结书拓本,”

  侍立一旁东宫太子听到此言后,厉声喝问道,“叶相公,孤只说一句,既是叛逆之人所写,那又如何能为凭证?!”

  因为方才汤邦彦也是如此说辞,直接将王淮吓得连连向皇帝拱手,此时太子赵惇也顺手将话拿来,便将叶衡堵得哑口无言。

  读者身份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若是要证据,我有!”一旁端坐的梁克家,当即便掏出怀中的东宫令牌,又接着说道,

  “你们看看此物可曾认识,”

  正当众人看到叶衡被怼得无言以对,梁克家看起来是与太子走得近,但此时分明是属于魏王那一派。

  皇帝赵昚刚按下一个葫芦,这边又起了瓢,但是念及梁克家下野多免,且路途遥远,还是闻声回应,“梁卿,你刚到临安,怎会有此物?”

  “好教官家知晓,此物乃是叛军贼酋所带,臣一路从福州而来,臣虽先就到了,但身后的家人稍晚一步,便遇到护送魏王殿下的郭指挥使,此物便是由侍卫步军指挥使从叛军贼酋赖老六身上搜到的,先行拖臣家人交于我,”

  这时皇太子大惊失色,本以为一大早带过来的梁克家是向自己示好,没想到被这家伙来了个背刺,惶恐的跪在地上请罪,“官家…爹爹,臣与二哥哥一事无关,请官家查明真相。”

  小黄门捧着烫金东宫令,交于皇帝赵昚,东宫令上还有些血迹,皇帝粗略看了看,愤然起身怒拍桌子,正准备质问跪着的太子赵惇,

  稍微远一点,便认出了那名开头与曾怀打招呼梁克家,身穿赤色官袍的老者出列说道,“陛下,臣太子府詹事陈良翰,以性命担保,太子与此时绝无关系,”

  而一直未做声的参知政事龚茂良,这厮看起来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只是瞧了瞧半截身子快入土的陈良翰,觉得有必要说上两句,说道,“陛下,太子之位关乎国体,不可儿戏,牵一发而动全身,”

  看起来参知政事龚茂良是在和稀泥,看似有态度,其实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