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5章 庆祝席宴

  “我打听过了,才来的。”温润淡然一笑:“想必县令大人也是这么想的吧?李县丞……我们不熟。”

  “李县丞这几日身体不好,他们家今年听说收成不太好,佃户好像也不太满意他们家的租子问题,唉,家大业大麻烦大啊!”毛师爷话里有话的道:“还是我这个当师爷的清闲一些。”

  温润又笑了一下:“您现在清闲,那是因为忙过了,秋收那会儿,您可不得闲。”

  秋收那会儿,赋税啊,劳役啊,哪个不用衙门的人去协调统计?忙的脚打后脑勺。

  就算是他那个时代,秋收也是很受重视的一件大事。

  他秋收那会儿,也没来请客啊!

  “算你想得开,舅老爷被大人送回老家去了,虽然夫人舍不得,可大人的前途最重要,唉!”毛师爷貌似有些犯愁。

  可温润却不追问,再说了,这个时候,许攸来了。

  他是所有书院的人里头,来的最早的一个,而且他的确是带了贺礼。

  比起毛师爷贺礼规矩,张大哥的体贴,他给的就很大气了,他是赶着马车来的,车夫将东西给搬去了温润的马车上。

  两匹锦缎,两匹细棉布,四匹土布,还有就是十两银子的贺金,一根火腿,两只腊鸭,两只烤鸡。

  另外送了一对红木狼毫的毛笔给他。

  进来之后将礼物清单递给了那个小二。

  温润就站起来迎了上来:“悠然兄。”

  “如玉兄。”

  俩人相互见礼,乐呵呵的寒暄了一下,又跟毛师爷打招呼。

  毛师爷其实很羡慕他们的,因为毛师爷也就是个秀才功名,举人死活考不上。

  不然他也不会来当个师爷。

  他们俩,一个是举人,一个是有望考中举人,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他是羡慕嫉妒啊!

  不归随后他就受到了打击,因为来了的人,都很年轻,最年长的一个还不到二十八岁,没一个到三十岁的,而山长五十岁,正是知天命之年,两位先生四十来岁。

  众人到了之后,彼此就坐,温润跟许攸,还有山长先生以及毛师爷,和温润寝室挨着的两个监舍的人,坐了一个桌子。

  其他人坐了一个桌子,而且今天来的人里头,不止有秀才,还有好几个书院里读书的人。

  他们来让温润有些意外,平时大家只是点头之交,也不在一个地方上课,怎么来了呢?

  而且还送了贺礼。

  也都是很大方的!

  一个人都是给了五两银子的贺金,还送了一些纸张,虽然只是最简单的竹纸,那也让温润很开心了,这些东西温润不用,给家里的孩子们用就很合适。

  还有一些不太好的毛笔,用来练字足够了。

  就是他们的来意,让温润暗自思量,表面上还是要推背换盏,说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

  尤其是开席的时候,两坛女儿红一上来,众人没想到,温润这么下血本,这一顿可不少花销呢,当了举人就是不一样了啊。

  倒是温润,亲自给所有人倒酒:“多谢大家来赴宴,恭贺我中举,在下先干为敬!”

  温润一口气喝了三杯,小酒盅不大,这酒的度数也不高。

  “客气了!”众人也都举杯,齐声恭贺温润中举,颇有点参加了“鹿鸣宴”的意思。

  结果他们刚喝完,张大哥亲自端了一道炙烤鹿肉过来:“温举人因为一些事情,没有参加过鹿鸣宴,这份炙烤鹿肉,本店敬赠,以弥补这一遗憾。”

  众人顿时高看了这酒楼一眼,讲究人啊!

  温润也谢了张大哥,同时也敬了张大哥一杯酒。

  张大哥这个大掌柜的很忙,赶上这个时候还是饭点儿,所以喝了一杯酒就离开了。

  留下一屋子的读书人继续推杯换盏。

  倒是毛师爷,很喜欢这女儿红,山长也很开心的样子。

  “据说早在晋代上虞人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女酒、女儿红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的记载。”温润淡淡的道:“当女儿下地的第一声啼哭,肯定会让每一个父亲心头一热,三亩田的糯谷就酿成三坛子女儿红,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就像深深掩藏起来的父爱,没事的时候就到桂花树下踏几脚,踏几脚仿佛心里也踏实一些。回头望一望女儿,女儿头扎红头绳,眉眼儿像清明时节的柳叶,一天比一天明媚。自古绍兴一带,这个习俗就这样长久沿袭着。待到女儿出嫁之时,用酒作为陪嫁的贺礼,恭送到夫家。按照绍兴老规矩,从坛中舀出的头三碗酒,要分别呈献给女儿婆家的公公、亲生父亲以及自己的丈夫,寓意祈盼人寿安康,家运昌盛。在绍兴一带这一生女必酿女儿酒的习俗长久流传。南宋诗人陆游住东关古镇时,品饮女儿红酒后写下了著名诗句,诸位可知?”

  这谁知道啊?

  众人面面相觑。

  还是他们的山长,老头儿扶着胡须道:“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山长果然博学!”温润乐得一拱手:“晚辈佩服。”

  温润也是举人,山长也同样是举人,他不能自称“学生”了,要自称“晚辈”。

  “你们这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内容。”毛师爷却道:“实际上,这个故事可不是这样的,我们那里的传说,绍兴有个裁缝师傅,娶了妻子就想要孩子。一天,发现他的妻子怀孕了。他高兴极了,兴冲冲地赶回家去,酿了几坛酒,准备得子时款待亲朋好友。不料,裁缝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老婆又生了一个女儿,因此,女儿满月时并未拿出来,一直埋于桂花树下,他也把此事给忘到了脑后。光阴似箭,女儿长大成人,生得聪明伶俐,且继承了裁缝的手艺,并和裁缝的徒弟成了亲事,他高高兴兴地给女儿办婚事。成亲之日摆酒请客,裁缝师傅喝酒喝得很高兴,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前埋在桂花树底下的几坛酒,便挖出来请客,结果,一打开酒坛,香气扑鼻,色浓味醇,极为好喝。于是,大家就把这种酒叫为”女儿红”酒,又称”女儿酒”。此后,隔壁邻居,远远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就掘酒请客,形成了风俗。”

  “哇哦!”一群小年轻一时之间遐想不已。

  温润笑着调侃道:“这喝的不是酒,是一个妙龄女子的美好年华啊!”

  一个个俊脸微红,眼神漂移不定。

  这种浪漫的猜测,一群读书人哪里经历过?

  “都瞎想什么呢?”毛师爷笑了,哈哈的样子,特别的让人无语:“其实这都是故事,绍兴是我的老家,那里的习俗如此,每户绍兴人家诞下婴孩后,都会酿造三坛酒,将酒埋在地底。女孩子呢,就叫女儿红,男孩子就叫状元红,便盼望他长大后饱读诗书、上京赴考,到有朝一日高中状元回乡报喜,即可把老酒开瓶招呼亲朋。话虽如此,能够真正考上状元的人万人无一,故而一般都是叫做花雕,为的是在儿子成亲的那天,拿出来招待客人们,所以说,不管是女儿红还是状元红,其实都是花雕酒而已,只不过一般的花雕酒三年就是不错的陈酿了,放上十几年的,唯有女儿红与状元红而已。”

  众人大开眼界,原来还有这种说法!

  “以后再也不要被骗啦!”山长笑着道:“没有十六、十八年,是没女儿红的,没有中状元,那状元红也只是花雕而已。”

  众人齐声应是。

  吃了几口菜,又谈起了科举的事情,山长尤其认真的道:“这次我们只出了温润一个举人,两年之后,争取再多出几个中举之人,你们都很有才学,但戒骄戒躁。”

  众人满面红光,也不知道是喝酒喝的还是吃菜吃的,亦或是高兴的。

  因为山长的话,代表着他们有中举的可能,一般山长不会这么说,但是他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有希望啊!

  吃过了这顿饭,其他人都告辞了,温润挨个送别,毛师爷是被刘三儿亲自送回衙门的,山长跟两位先生留了下来。

  被温润请到隔壁的雅间里,张大哥给安排的茶水点心。

  等到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有许攸还留下来,照顾三位长辈。

  温润也赶紧收拾了一下,去了雅间陪着喝茶吃点心。

  县城里书院的山长姓吴,名桂,字秋生。

  山长是中秋的生日,非常的好记。

  两位先生,一位姓孙,名兴,字钟华。

  一位姓赵,名谆,字善行,又因为信佛的关系,他还有个俗家法号叫意会。

  三位都是温润的师长,温润在他们面前也表现得跟从前一样,其实是根据原主的记忆来的,只不过他们也许久未见温润了,加上温润的身份不同了,又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他们也没多怀疑。

  如今能坐在一起聊天,已经是很不错了。

  “今天是你的好日子,是不是有一些疑惑?”吴山长悠哉悠哉的喝着茶水,还吃了一个山楂糕,这东西醒脾健胃助消化,。

  “是的,山长,同窗也就那十几个,可是后来的几位……其实交情并不深。”温润问出来了:“何况都送了礼,这礼尚往来的,我并没有跟他们有什么交集。”

  古代人讲究得很,这礼物也不是随便收的,礼尚往来,礼尚往来!

  有来有往才能是礼尚往来。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你一个读书人,哪怕不是秀才举人呢,也得知礼懂礼。

  因为在时人看来,“礼尚往来”应该是全民性的礼节。

  且早在《礼记·曲礼上第一》中明确说,礼的原则,是要求自己谦卑而尊重他人。即使当小贩的那样身份低微的人,也都有自尊心,也都有值得尊重的地方,何况那些既富且贵的人。

  富贵者懂得礼仪,就不会骄奢淫逸。

  贫贱者懂得礼仪,就不会失去意志。

  这里把礼尚往来的本意说得清清楚楚了,就是尊重人的自尊心,就是相互“劝进”。

  “那你可知,礼尚往来,如何释义?”吴山长这还考验上温润了。

  温润一愣,这个要考问?

  礼尚往来是一种礼貌,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

  其实所谓的“礼”,可以是礼品、礼物,也可以是一种礼节、礼貌,还可以是相互的帮助与支持。礼品、礼物的交换,是为了联络关系,增进感情。人与人交往,讲求平等、真诚、适度。真诚之下,礼物甚至礼节都是次要的外在表现。

  缺乏真诚,即使礼品丰厚,礼节周全,也失去了相互交往的真正意义。

  人与人的交往中,来而不往非礼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礼尚往来却非常容易出现偏差。

  普遍存在的是炫耀攀比之风,或者是送礼行贿之风,这些都大大地超越了度,属于致人不仁不义的恶俗。

  在礼品上炫耀贵重,是要以财压人,给人带来不快;为了利益行贿送礼,更是增加人的贪欲,致人违法。

  这些行为实际上都失去了“礼”的本义。

  温润组织了一下语言:“礼:礼节。尚:崇尚,重视。礼节上重视有来有往。正所谓”礼尚往来思报玖;情深吸引屡抛砖”。”

  “释义的很好。”吴山长笑了:“你可知道,你考举人的时候,找了保人?”

  “知道。”温润点头,随后恍然:“是要找我当保人?”

  科举时代,读书人第一次考取的功名是秀才,官方的叫法为“生员”。

  但是在成为生员之前,你先要有一定的家产,可以供你一直读书下去。

  单从准备考秀才算起,你教科书的费用,《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共计四十万七千二百多字)等,以及历朝历代经典古籍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私塾启蒙教育到参加秀才赶考这一段时间所花费的什么学费、书本费等的正史典籍,笔墨纸砚,都花费许多。

  这就是一大难题。

  其次就是,你还得学习好!

  作者闲话:

  这都是温举人日后的喉舌啊喉舌,得先喂饱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