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58章 风雪夜谈

  “有了张三哥的照顾,我们俩才很快缓了过来,后来我们俩就跟张三哥认识了,加上我用了我的战利品,给上头送了点东西,当上了伙长……。”王珺又说了他的经历。

  温润听出来了,这家伙在军中,混了半年,终于混出来点名堂。

  家里没背景,他自己也没啥资本,拼了命的弄了些战利品,给上头送了点小礼物,当了个伙长。

  伙长这个身份,说实话,跟普通的兵丁,没啥两样。

  但好歹是个小头头了,而且他还会找关系,如果调去了后勤,能保住命,更能填饱肚子。是个有头脑的家伙。

  王珺说过了他的经历,喝了两大碗茶水:“说说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儿?”

  “还能是怎么回事?”温润苦笑了一下,说了温家的事情。

  还有他的功名,被人冒名顶替的事情。

  说到后头的时候,孩子们都困了,温润让翠花婶子抱着王玫回去睡觉,两个弟弟不想离开,就躺在火炕上睡着了。

  王珺倒是听的精神抖擞:“你是我的结契兄弟?”

  “是啊!”温润看了他好几眼:“但那是在你不知情,你若是反悔,我也能理解,宅子虽然是我盖得,但是挂在你王家的名下,我呢,也可以跟你解散契约……。”

  嘴上说是这么说,可温润心里是真的舍不得,这里是他的家,他一开始就在的家啊。

  “不必了。”王珺认真的看了看温润:“话说你长得也太瘦弱了,养好点吧,我三天之后就得走,还得回军营里去,家里……还得麻烦你照顾。”

  而且家里照顾的不错,他凭什么要放人离开啊?

  温润呲了呲牙:“呵呵……。”

  “我们的事情,过几年再说吧,你我都是身不由己。”王珺打了个哈欠:“先睡觉吧,这一聊,就是半晚上。”

  水喝干了,点心也吃没了,瓜子花生的都没了。

  只有一片狼藉。

  “那也别在这里睡,去里屋。”温润赶紧道:“先把俩弟弟抱进去吧,你们哥三个在里面入睡,这里收拾收拾,让梁二哥跟张三哥在这里睡吧。”

  “行!”王珺点头,说到做到。

  两个弟弟跟王珺睡在里屋,外屋就是梁二跟张三儿睡,温润自己去了书房那里入睡。

  今天的事情太多了,温润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的半宿都没怎么睡,早上起来还头昏昏。

  以前他们的早饭就是米粥,清淡的早点。

  这次的早点,就是羊肉包子大骨头的汤。

  连小菜里都放了猪肉丝。

  温润的就不一样了,他的是一碗片儿川。

  早上吃过了饭,孩子们来上学了,温润呢,心情复杂的很,所以给孩子们上课,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所以他就认认真真的给孩子们上课,两个班的孩子,都在读书,还有在写字的,就连王玫小姑娘,都要乖乖的读个《三字经》。

  而王珺三个人呢,则是在门外听到了孩子们的读书声,以及温润教导的声音:“诗词歌赋,无非是即景抒情而已,大家熟读前人的大作,慢慢的去理解,时间长了,自然也就融会贯通,自己就会做啦!”

  “先生,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诗作,也能流传后世?”杨木就提出来这个问题:“能对科举有帮助吗?”

  “有,也没多大帮助。”温润道:“一个读书人,他要有文学素养,要有人品德行,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没修养,如何能让旁人折服呢?”

  外头的三个人,就听温润在里头讲了一上午的课,又去隔壁小班那里,教导孩子们背诵课文,认识一些文字,中午的时候,就是点心汤水的,给孩子们吃喝好了,下午继续。

  上午讲了一些诗词歌赋,下午就教导他们《九章算术》和算盘子。

  外头的三个人面面相觑。

  悄悄地回到了屋里头,火炕上,三个人,一壶茶,三个大茶碗。

  屋里头就他们三个,沉默了半晌,张三儿才第一个开口:“王珺,你这契兄弟,结的值啊,这可是个举人老爷。”

  “他有才华,有身份,还有钱。”梁二吸溜着茶水:“这个家,弄得不错啊!”

  这个宅子绝对是有家底的人,才能住得上。

  “我也是……阴差阳错啊!”王珺呲了呲牙:“我是不是要感谢一下我那二伯娘?”

  要是没有她,他也不会在不知情的时候,有了个契兄弟。

  这边虽然不乏结契之人,可没听说,谁家的嫡长子,是跟人结契的,而且俩人算起来,都是嫡长子呢!

  两个弟弟还这么小,他昨日听温润说话,就能猜到,当时的情况有多危急。

  温润是挺过来了,要是他死在王家呢?

  二伯娘带人来,非要让王玫去给人当童养媳,无非是觉得王家没什么靠山,没人会为王家出头说话,而温润呢,要不是有人主持公道,他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功名,就要为别人做嫁衣裳啦。

  这一环环,一道道的坎儿。

  有一处出了错,就是万劫不复啊!

  想到这里,他就后背发凉,脊骨发冷。

  “所以啊,兄弟,你小子赚了。”张三儿乐了:“不错,你总算是可以放心了,我好几次听你在梦里都在嘟囔弟弟妹妹们。”

  王珺这个兵丁,当的心不甘情不愿。

  可是那又如何呢?军中多少人是乐意自己过来的?还不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要是可怜的话,是可怜不过来的。

  军中的生活,让这些农人出身的小伙子们,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麻木,甚至迎接阵亡的时候,他们都是张大了嘴巴的……王珺却活的有些油滑啦,他再也不是那个一门心思低头干活的农家小子了,他是一伙的伙长。

  “我知道,我会将家里都托付给他。”王珺一口气干了一碗茶,跟喝酒架势一样:“我在军中,恐怕也……就算是退伍了,那也得上了年纪啦,到时候,家里弟弟们,估计连孙子都有了。”

  “你这个契兄弟结的好,以后回了大营,你也能放心了。”梁二吃了个红枣元宝糕:“以后要是还能出来,咱们还来你家,太舒服了。”

  能不舒服么?

  今天他们换下来的脏衣服,全让翠花婶子给洗了,冬天洗衣服,不容易干,所以衣服白天的时候,在外晾晒,晚上就要拿进屋里头烘干一下。

  三天的时间,足够了。

  第一天晚上的时候,他们的衣服就让翠花婶子跟陈强家的拆了。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洗了之后晾晒在外。

  据说明天就要再给衣服里头续点棉花,缝补上。

  反正他们第四天早上启程回县里头,跟大伙儿汇合,回大营里去。

  “你家的那位,也会做人,他只要将这个私塾办下去,这个村里头就是他说了算,以后要是有考中了功名的,可了不得啦!”张三儿吧嗒嘴:“那他就是村里头的大功臣,谁敢得罪他?你家弟弟妹妹们有着落啦。”

  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嗯,他很聪明。”王珺笑了笑。

  梁二用胳膊肘捅了捅他:“你跟他……都结契了。”

  军中结契的人更多,这点事情,他们都懂。

  “是结契了,但是我不想这个时候,跟他圆房。”王珺知道梁二是什么意思,他摇了摇头:“我们俩这关系,说白了,就是阴差阳错,人家是举人老爷,我是个丘八,人家能乐意?别逼急了,人再给吓跑了。”

  王珺有自知之明。

  温润可以离开王家,老王家却离不开温润。

  昨天温润就表过态了,他可以走,但是王珺怎么可能让他走呢?

  “梁二,你别乱出主意。”张三儿呵斥了一声:“伙长,别听他的,听他的没好处,你有这么一个契兄弟在家,就跟有个镇宅的一样,别得罪人。”

  他们都是大老粗,人家是举人老爷。

  看看人家教书,教育孩子,说的多有道理啊!

  读书人跟他们就是不一样。

  当天晚上,王珺就扛着家里的一头肉羊,跟温润去拜访了张大爷。

  村长家还是老样子,看到王珺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的样子。

  可惜,王珺跟温润俩人却想到了一块儿去:家里人还是很守口如瓶的,没有跟外人说,王珺回来的话。

  吃惊过后,听王珺说是出来办差,特意跑回家看看,这才没有尖叫出声,等到坐在火炕上,说了王珺现在的状态,张大爷不由得吧嗒嘴:“那感情好,在后勤总比在前头强,熬个几年,实在不行,就在后勤干到老!”

  张大爷也是个狠人啊!

  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可见他就是这么给王珺打算的:“能保住命,比啥都强。”

  “我知道的,张大爷,谢谢您照顾老王家。”王珺正儿八经的一抱拳,那边温润也作揖,这是礼节,也是感激。

  “不用这样,不用这样,是我没用,没保住你……。”张大爷眼睛都红了。

  他当初也是努力过的,无奈他就是个破落小村的村长,说的不好听一些,就是个泥腿子。

  有啥能力帮王珺呢?

  他连个军爷都不认识。

  感动过了,话匣子就打开了。

  聊了好多,温润不怎么出声,反正该告诉王珺的都告诉他了,家里有多少地,多少牲口,长工几个。

  存款多少没告诉,温润打算今天晚上告诉他。

  当然,属于温润的小金库,是不会跟王珺说的。

  王珺对家里的安排,其实跟温润是一样的,只不过他到底是老王家名义上的户主,他说的话,才更有说服力。

  同时也让人知道,就算王珺不在家,家里的事情,他也是一清二楚的,温润并没有藏私。

  果然啊,这样一来,张大爷更信任温润了。

  张大娘本来想做点吃的,两个人没让,就告辞回家了。

  转天一大早,王家三兄弟,带着香烛冥纸,去了坟地。

  按照这里的规矩,首先就是年前,腊月里上坟,还有就是要上午去,中午之前必须回来。

  过午不能上坟烧纸。

  王珺没有带王玫小姑娘,也没有叫温润。

  温润到这里头一年,没有给老王家上坟。

  上午就教导孩子们,下午温润安排了一下学生们放假的事情,还给他们留了作业,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都留了一些,然后打发孩子们回家去了。

  孩子们回去了,村里人也都知道了,王珺回来了。

  于是傍晚时分,二十几户人家都陆陆续续来看望王珺,王珺也是笑脸相迎,并且说了,明儿就走,毕竟是出来采购的,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然后王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人都在给温润说好话!

  包括嘴巴最刻薄的豆腐刘他们家的大儿媳妇那个村里头有名的泼妇,都是如此。

  那女人嘴码子可厉害了,一般人都说不过她,竟然能给温润说好话。

  这辈子能在这个女人的嘴里听到夸奖人的好话,可真不容易。

  等到晚饭过后,天也黑了,也没人来了,因为莲花坳一共就那么二十几户人家,都来过了。

  晚上又开始了秉烛夜谈,不过这次只有王珺,跟温润两个人,三个弟弟妹妹都没在身边。

  他们俩是在书房里谈话的,很正式。

  这也是王珺第一次进入温润的书房。

  温润的书房,是真正读书人的书房。

  一股子书卷气息,一点淡淡的香樟木的味道,这东西是可以做成书签,插在书里,防止蠹虫的。

  就连装书籍的箱子,最好是用这种香樟木。

  而温润呢,基本上书架子都是满的,各色书籍都有所涉猎,地上半人高的画缸里,也放满了画卷。

  看着就是个经常使用的地方。

  书房的墙上还挂着一幅山水画,是旭日东升图,温润自己画的,很是写意的一幅画卷。

  尤其是上头的红日,用的是朱砂点金的画法,一片山水秘境之中,一轮红日初升,相当的亮眼。

  上头提了八个字:旭日东升,山河壮丽。

  只可惜,王珺并不懂得欣赏,他只知道,这不愧是读书郎的地方,看看人家这里,可比他们将军的书房,好多了。

  他也只是去过一次将军的书房,还是去领犒赏银子的时候。

  俩人坐定之后,温润正在酝酿,不知道怎么跟王珺开口说话,甚至是聊天的时候,就看王珺伸手入怀中……他掏出来三个,小巧玲珑,二两重的,崭崭新的,金灿灿的,金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