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59章 第一次离别

  “这是我在军中攒下来的,虽然不多,但是应该够他们三个吃饭的。”王珺有点尴尬的道:“我没想过,家里是这种情况。”

  他的预想里,最好的结果,就是三个孩子在家,能有个房子住,能吃口热乎饭就行了。

  都没想过他们能不挨冻,更没想过他们还能读书识字。

  温润看到那可怜巴巴的三个金元宝,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哭笑不得,他将钱接了过来:“行,这就当是家用了。”

  随后,他从书架子下面的抽屉里头,扯出来一个钱箱子:“你放心,家里还有点家底。”

  他将家里的存款,跟王珺说了一下,听的王珺瞪大了眼睛:“这么多钱?”

  “是,其实钱都是攒下来的,明年就该攒粮食了。”温润还是温和的样子,并没有因为钱多,而趾高气昂的意思:“再过两年,家里的家底更厚一些了,再让两个弟弟去考个童子试,只要有了功名,就好办了。”

  “嗯。”温润的话,王珺明白是什么意思。

  平头老百姓,跟有功名在身的人,到底是不同的。

  “家中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温润认真的道:“我会看好这个家。”

  “你在家好好的过日子,你要是想娶个媳妇儿,是不可能了,可你要是纳妾的话,生个孩子也能延续香火。”王珺也同样认真的跟温润道:“我在军中,要想退伍的话,那个时候,年纪恐怕都要五十岁了。”

  说完还呵呵一笑:“那个时候,估计弟弟们连孙子都有了。”

  “不能提前退伍吗?”温润对这里的军制知道的不是那么详细,他只知道一些皮毛,以及一些明面上的规矩,多少岁退伍,他还真不太清楚。

  “提前退伍,除非是残疾了,不堪驱使了,否则的话,想要从军中退下来,只有五十岁以上,从军超过三十年,才会退伍返乡。”王珺听了这话,立刻苦笑了一声:“要是不幸阵亡了,家里恐怕还得补上一个名额,不过我是募过去的兵丁,跟上头说一声,或者弟弟们有个功名,这个名额,可能也就用不上了。”

  只要到时候,送点礼物打点一二,还是可以免除的,就是不知道要送都少合适。

  “那二伯娘他们还搞那么多事情?”温润是知道的,为了不被兵役连累,二伯那边可是连宗都分了!

  “他们知道个毛啊?”王珺撇嘴:“当初匆匆忙忙的给我报名,为的是拿银子,后来又怕连累他们,急急忙忙的又分了族,分了宗,生怕连累了他们似的,不过分了也好,以后就没联系了,让他们离咱们家远点吧。”

  对于二伯一家子,王珺现在的想法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各不相干最好。

  一辈子都不打交道,那就更好了。

  还没想过报复什么的,他现在只求家中人平平安安,就行了。

  温润现在也是这个意思,他们都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他一个举人也就只能在县里头罩得住,出了县的范围,府城都不一定能罩得住。

  所以还是老实的在家吧!

  俩人聊了很久才分开去休息。

  第二天是他们在这里待的最后一天了。

  兄妹四个人,黏在一起,仿佛不想分开。

  可温润却忙活了起来。

  “给他们三位准备两套衣服,毛毡足衣也来十五双吧,那个暖和。”温润吩咐陈强家的:“还有内衣裤也来十二套,我记得老羊皮袄还有五件备用的?都拿出来!”

  “是!”陈强家的忙不迭的点头,又提议:“家里还有那个狐狸皮的大毛衣服,狗皮靴子,都有备用的。”

  其实是给家里的长工们做衣服的时候,温润说别可丁可卯的来,万一谁的衣服有了什么破损,浸湿什么的,总得多准备一些,反正今年不穿,明年也得穿。

  且古代的衣服,其实除非是有特别要求,否则大小的空间是很容易调节的,都是用的衣带子嘛。

  这三个人也不是什么大胖子。

  相反,他们的体格也跟长工们没什么区别。

  狗皮帽子是给长工们准备的,而狐狸皮的大毛衣服是给温润预备的,只不过这样的大毛衣服,尺度也很宽松,哪怕是王珺比温润高,比温润体格子膀一些,也能ьEǐЬEī穿。

  “行,都给他们拿着。”温润立刻又道:“再准备一些家里的那个,风干肠,腊肉,猪肉脯!”

  要不是这里买不到牛肉干,温润都想给他们带个三五斤的牛肉干了,那个比猪肉脯更抗饿一些。

  恨不得将三个人,尤其是王珺,将家都搬过去。

  “也不知道过年的时候,有没有时间回来看看?”翠花婶子一边大包小裹的收拾东西,一边嘟哝了好几句:“小姐都问了好几回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

  王玫小姑娘还小,哪怕比一般的小姑娘要懂事很多,终究是个小孩子。

  她见到自己的大哥哥高兴,可是大哥哥几天就要走了,她又知道过年是团圆的日子,所以惦记上了。

  今天走了没关系,过年回来呀!

  除夕夜一起包饺子。

  这是小姑娘为数不多的美好记忆。

  家里穷的叮当响的时候,只有除夕夜,才有饺子吃。

  虽然她还小,吃不了几个就饱了,那也喜欢除夕夜。

  “估计是回不来。”温润不用问都知道,要是过年能回来,王珺早就说了。

  温润忙忙碌碌的半晚上,第二天天还没亮,王珺他们三个就起来了。

  换上了他们来的时候,穿的衣服,只不过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里头也续了棉花,重新缝补好了。

  跟来的时候,邋邋遢遢的不一样,这会儿一个个干净整洁,穿的也暖暖和和。

  加上温润让人套了马车,让程老五送他们三个去县城,自己也要坐马车去一趟。

  “你就别去了,在家吧,我们赶马车去就已经很惹眼了,你再跟去……。”王珺并不想多么高调,他其实也是偷跑出来的,要是人人都能请假,那还不乱套了啊?

  说是请了探亲的假,无非是糊弄村里人不懂军中的规矩而已。

  按照军中的规矩,他们连城门都不能进,不管在哪儿,都是要在城外搭建营地的,而不是进城,更逞论住客栈了。

  “行!”温润立刻就改变了打算:“那你们带着东西回去,行么?”

  这大包小裹的,可不少。

  不然温润也不会派马车给他们啦。

  那么扎眼的东西,全县城里也没有几个带车厢的马车。

  何况温润的马车,还是九成九新的马车,一看就价值不菲。

  温润还塞给了王珺一个钱袋子,里头装了一贯铜板,二十两的碎银子,以及一张一百两的银票。

  银票可以贴身带着,铜钱其实是最流通的货币,一般百姓家,是没有银子的,有那也是应急的钱。

  他给王珺准备这些,也是为了他能有点钱应急。

  军中既没有家里方便,更没有应急的钱庄什么的,只能靠他自己了。

  温润给的钱,是背着梁二跟张三儿的,王珺也没跟他们说,东西收下了,就带着人走了。

  幸好今天是个大晴天,温润让程老五送人到县城里,看着他们出城去再回来,这段时间,程老五住在城里,花费都报销。

  送走了人,家里立刻就清净了起来,因为孩子们放假了,家里也在准备过小年的东西。

  年前该买的都买好了,就差过年了。

  谁知道他们就回来了。

  温润到现在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呢。

  这来去匆匆的,一直到王珺走了,温润才想起来,他好像什么东西,都没留下,哦,留了三个金元宝。

  其他的,哪怕是一件衣服,都没有。

  估计回来的时候,也是急匆匆的吧?

  温润决定原谅他。

  话说,温润也在逃避这个“圆房”的问题,幸好王珺也没想起来,他还走的这么匆忙,温润总算是舒了口气。

  小年的前一天,程老五回来了:“他们走了,前天集合,昨天启程回营地,我是看着他们走的,才回来的,对了,这车里的东西,是采购的年货,就差这点东西,咱们家就不缺年货啦。”

  其实就是一些年跟前儿采购的玩意儿。

  当天中午,后厨就开始做灶糖,这是要祭灶用的东西,其实就是用模具浇筑糖浆,做成各种各样小动物,供奉在灶君神像前。

  这个祭灶讲究的很,唯有男丁可以祭灶,女子只能拜月。

  翠花婶子疼爱王玫小姑娘,让她看着她们做灶糖,小姑娘还趁机吃了一个,美滋滋的又拿了一个跟温润显摆:“哥夫,你看,这个好不好看?”

  那是一只小兔子的灶糖。

  做的晶莹剔透不说,眼睛那里还点了红点儿。

  是干栀子熬成的红色的水儿,点上去的,非常活灵活现。

  温润看的可爱:“是很好看。”

  这是一种硬糖,还没果味的那种,温润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去后厨看了看,挑了一些干果出来,打算做个果味硬糖,这种东西,在这里可没有哦。

  温润还选了一些冻梨和冰糖出来,忙活了好半天,才去吃晚饭。

  第二天,他带着两个弟弟,一起祭灶。

  他有原主的记忆在,祭灶倒是会,但是没亲自祭过,他前世的时候,已经没什么人家会祭灶啦。

  一通仪式下来,其实还挺累人的,祭灶之后,温润给家里人分了灶糖。

  分灶糖就有王玫小姑娘的份儿了,而且温润分了她五六块,最多的一份:“吃可以,但是每天只能吃半个,你还没有换牙,等到牙齿长好了,你长大了,就可以吃糖了。”

  到了那个时候,小姑娘就不爱吃糖了。

  因为吃糖会胖的啊!

  爱美的时候,首饰衣裳料子,都比糖更吸引她。

  分过了灶糖,温润就去了小厨房。

  家里小厨房是用来烧热水煮茶的,顺便也能做个小点心,一般都是陈强家的在用,这会儿归温润所有了。

  温润先把糖浆熬化,又取了一些蜂蜜,将果干放入水里熬煮。

  他打算亲自做点糖,这个时代连个果味硬糖都没有,他不如做点这个,放在年礼里头,也算是一个亮点了。

  这边的人,糖本来就是个奢侈品,能吃得起的人可不多。

  温润家里买的都是上好的蔗糖,少量的冰糖,其他的就没了。

  什么水果硬糖啊,牛轧糖啊,高粱饴糖啊,都没有。

  温润就想做点特别的东西出来,市上没有的那种糖。

  于是,他做了海棠果味儿的硬糖,以及花生松子糖。

  找家里人试吃了一下,反应很热烈啊!

  尤其是陈强家的,她见多识广,吃了这两样糖之后,赞叹道:“就算是在大户人家,也没有这样的糖,跟吃果子似的,比果子更甜,更好吃。”

  翠花婶子眼睛都亮了:“这个糖,外头没得卖!”

  陈旭爱吃水果硬糖,尤其爱吃酸酸甜甜的那个海棠果味儿的水果硬糖。

  王珏喜欢吃麦芽糖,这个家里早就有。

  王瑾却喜欢吃硬糖,他觉得有嚼劲儿。

  “这个也好吃。”王玫小姑娘,咀嚼了一块花生松子糖,吃的那叫一个香啊。

  “既然可以,那么我们就做多点,也算是个年礼么。”温润打招呼:“来,翠花婶子,陈强家的嫂子,过来一起做糖,做好了以后你们就会做了,我就不出手了。”

  “我们能跟着一起做?”这东西一看就是个好玩意儿,温润会教她们?

  陈强家的算是仆妇,可以理解,卖身契都在温润的手上。

  可翠花婶子不同,她不是奴仆,也不是老王家的人。

  陈强家的就觉得惊讶,老爷竟然也乐意教翠花嫂子。

  “当然了,你们学会了,我就解放了。”温润笑着道:“以后还有很多糖果可以研究,来,先教你们做这个。”

  温润让她们练手做了点,学会了之后,就做了五百块出来,自家留了一百块,其他的都用牛皮纸打包好,放在柳木盒子里,一份礼物,这就出来了。

  小年过后,这年味儿就越来越足了。

  等到年二十九的时候,村子里基本上没人会出门啦,都在家准备过年呢。

  但是老王家却很热闹,称之为“门庭若市”,亦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