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00章 剩下琐事

  四匹大红绸缎,四匹大绿绸缎。

  一个很大的荷包,里头装了一百两黄金。

  肉猪一头,十只大鹅,腊肉二十条,腊肠二十挂。

  崭新的官制四书五经一整套,京中官制文房四宝一套。

  更有两担玉版宣,二斤蒙顶乌龙茶。

  看的这帮人眼馋的不得了,偏偏人家莫师爷说了:“温举人不仅以文人之身,保家卫国,甚至还将军中悍卒与莲花坳军民的功劳,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便官府询问,朝中稽查,故而县令大人自掏腰包,送温举人一些东西,作为奖赏,加上衙门的赏,就这些。”

  温润心里头明白,他说的那一番论调,肯定会传入朝中,甚至会被写入奏折,管他的呢,他这一番歌功颂德的言辞,毫无痕迹的拍马屁,反正会得到文武百官的认同,毕竟花花轿子人人抬。

  “多谢大人厚爱!”温润长揖到底:“温某,愧领了。”

  众人领了钱和东西,就出了衙门,温润也领了东西,别人是拎着东西出门的,他是赶着马车出门的,东西太多,不赶车装不下。

  而且不止是他一辆马车,后头的几辆马车都给他装东西了。

  来的时候装的是伤兵,回去的时候装的是赏赐。

  这也是没谁了。

  逍遥的走出了城门,温润没有直接回莲花坳,而是直接去了王瑾他们的临时驻地。

  这驻地就是在城外,营地里的帐篷都是新的,是永宁县奉给大军的军用,不打算收回来。

  并且还提供吃食。

  每日的鸡鸭鱼肉不断。

  特意用栅栏围了个临时监牢出来,关押那些流寇们。

  只是现在这里已经是“军事管制区”啦,温润进不去,但是可以委托站岗的丙丁,帮忙叫一下王珺过来。

  这里人少,相互也差不多认识,就叫了王珺过来。

  王珺是跑过来的:“你怎么来了?”

  “在县城里等着县衙决定的时候,我让人做了些东西给你。”温润让人拿了好几个大布包给他:“这是亵衣亵裤,这是吃的肉脯,这是腊肉腊肠……。”

  温润将自己得了的赏赐分了一半给他:“东西都给你,衣服鞋袜什么的,也能跟梁二分一下,他的是深颜色的,你的是原色的,别弄错了。”

  他可不想让王珺跟梁二,连内衣裤都不分……那也太过分了!

  “知道了。”王珺拿了这么多东西,根本拿不动好么,幸好旁边有人送来了个运送粮草的平板车,将东西堆放在了车子上。

  “这是给你买的水果,你记得给大家伙儿分一下。”温润还买了一些新鲜的果子给他们,以及两大麻袋的绿豆:“熬点绿豆汤喝。”

  “嗯!”王珺不知道是晒得还是怎么的,脸色有点发红。

  说了一大堆的话,温润才跟他告辞:“我这就回去了,这地方我也不能多待。”

  “好。”王珺点头。

  温润就转头走了,车子走了很远,王珺还在门口没动弹呢、

  还是梁二叫了两个人过来:“你看什么呢?你家读书郎走了?”

  “嗯。”王珺一抹脸上的汗水:“这些东西都是他送来的,带回去,能用的就给大家伙儿用上,还有果子,洗一洗,大家伙儿分了吃吧。”

  温润很会做人的,他来不是空着手,买了不少的果子,肉脯等等,哪怕是一人分一把,那吃了的人,也得承王珺的这一点人情。

  王珺知道,温润这是给他做脸呢。

  他回到军中,好多人都说,他是真的赚了。

  不仅赚了军功,还涨了脸面,跟他去的人,回来都说他家如何的好,契兄弟如何的温文有礼,甚至还叫人给他们沐浴更衣。

  其实是他们的衣服,在洗干净晾晒的时候,有妇人来帮忙,就顺手,给他们缝补了一番。

  军中的汉子,平日里也过得糙了点儿,这又是热水泡澡冲凉,又是好吃好喝的好招待,一个个都说,他们什长是当他们兄弟,带他们回家去了一趟。

  这帮人都记得了什长家在莲花坳。

  知道他有个契兄弟是个举人,读书郎,那书房里头,全都是书!

  他们其实也就看到了一点点而已,但是不妨碍他们跟人吹牛皮。

  这次王珺在他们这里算是出名了。

  以火头军的身份,带着人抓了这么多漏网之鱼。

  他们其他的什长,也抓了不少,但是也有人受伤,重伤的没有,轻伤的不少。

  王珺将东西先给伤兵分,然后才是自己人,最后才是在这个临时营地里的人。

  董浩将军看着眼前的饭菜:“这是谁做的?可不像是大锅灶出来的啊!”

  “将军,这是王珺的契弟温润送来的东西,王珺特意让火头军做的,给您尝一尝。”负责照顾将军饮食的亲兵过来,弓腰小声的道:“还有水果和肉脯。”

  “拿来看看!”董浩将军看着这些饭菜,心情好了点儿。

  他面前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就一只落汤鸡,这玩意儿是他们大锅煮出来的,味道不说多好,起码是个肉类。

  还有小葱拌豆腐,算是另外一道菜了。

  一碗沥米饭,一摞干巴巴的饼子,还有一碗大骨头汤,里头还有一些小虾米。

  本来这就是他的饭菜了,但是还有一碗清蒸腊肉,这才是纯粹的肉,肥的都流油的那种,咸香扑鼻,上头还浇了一勺的辣椒油,辣椒油里还放了很多芝麻,更是下饭。

  他们这军中可没有这么好的食材。

  “将军,这些都是。”亲兵拿了一张清单过来。

  董浩将军打开清单一看,上面的字迹,是用的馆阁体,写着的物品,并不名贵,且上头写了,都是土特产。

  腊肉腊肠,水果肉脯。

  一罐麻辣小鱼虾,下饭的小菜。

  本地的水果干制成的水果茶,以及当地著名的沙料绿豆,就是很出绿豆沙的那种,熬汤煮水,口感很特别。

  这是用来给大家伙儿喝绿豆汤用的食材。

  还有两罐茶叶,一罐红茶一罐绿茶,还有一盒子的茶点。

  东西不多,也不值钱,但给的却是十分贴心,起码在吃喝上,可以让董浩将军舒坦一些。

  “不错。”董浩将军想了想:“王珺还在后营的火头军里头?”

  “是,还在后头,而且给伤病们的吃食,都特别丰富,让他们养好伤口。”亲兵道:“这两日吃的都是火头军的手艺。”

  比起他们自己对付的那口吃的,可要强多了。

  到底是会做饭的火头军,就是好吃。

  “嗯,我知道了。”董浩将军坐了回去,拿起了筷子,开始吃饭:“把那个茶叶,给我泡一壶过来,再让人煮点绿豆汤,给大家伙儿,去去暑气。”

  “是!”亲兵赶紧去安排。

  温润不知道王珺那边是个什么情况,他给董浩将军送了点土特产,就当是给王珺在长官那里挂了号。

  在傍晚之前,他们回到了莲花坳。

  家里正好要准备晚饭,看到他们回来了都很高兴。

  温润冲了个凉,清清爽爽的换了宽松的家居衣服,趿拉着草拖鞋,摇着一把蒲扇,坐在自己家里的窗台下乘凉,弟弟妹妹们拎着点燃的艾草熏蚊子。

  “大哥在大营里还好吗?”

  “好着呢,他这次有了军功,也该有所赏赐。”

  “那大哥什么时候还能回家?”

  “这个说不准。”

  两个弟弟还好,小妹王玫却有点想念大哥了,她记忆里,大哥最好,会让她吃饱穿暖。

  其次是温润这个哥夫。

  聊了一下就去吃饭了。

  第二天私塾恢复正常。

  倒是张大爷来了一趟,趁着中午的时候,在老王家这里还吃了一顿饭呢。

  “现在奖赏回来了,大家也就放心了,这几日就要锄草,你多看顾点孩子们。”张大爷吸溜着鲜虾面。

  老王家今天晚饭吃的是鳝丝面,爆炒鳝丝,凉拌苦瓜。

  孩子们还有文蛤蒸蛋吃。

  “我知道,对了,各家各户,可有绿豆汤喝?这大夏天的可热得很。”去年温润就觉得这地方热的很,且这个时候,还老是阴天下雨。

  “有,都有,这个不用操心。”张大爷道:“我跟你说,军队拔营走人了,但是马三儿那家伙,竟然成了正儿八经的衙役。”

  “哦?”温润想起马三儿的奇怪之处,不由得问道:“他干了什么?”

  “听说是抓了好几个流寇,有了功绩,就从白役变成了正儿八经的衙役,一个月一吊钱呢,这小子现在发达了。”张大爷道:“也人模狗样儿了。”

  “是吗?”温润想了想:“您特意提他,是有什么事儿么?”

  “哦,不是,前两天我去县衙办事,看到他了,他让我转告你,林家的人,知道了翠花的事情。”张大爷道:“恐怕会来这里闹你。”

  “闹我?”温润一愣:“翠花婶子都跟林家子和离了,还来我这里干什么?翠花婶子跟他们没关系了。”

  “是没关系了,但是王贾氏那女人,好像是跟林家的老太婆说,刘翠花在你这里做工,每年都有不少钱,吃喝穿戴都不错,再说了,翠花在你这里养得好,你没发现吗?翠花长得好看,要不然,当年林家的老三也不会看上她一个流民出身的丫头了,她又能在你这里做工赚钱,养的又唇红齿白的,我看啊,林三儿恐怕又要动心了,他毕竟是翠花的男人。”张大爷叹了口气:“翠花在林家最能干了,听闻,她被休弃之后,林家的内务差点乱套,好几个妯娌,干活的时候,推三阻四,林老太太整日里骂大街,听说翠花在你这里过得不错,好像更生气了,林三儿后头就娶了那个寡妇,但是那寡妇厉害啊,听说在家里泼辣得很,几个妯娌被气的都要吐血了。”

  “王贾氏想要干什么?”温润许久不曾想起那门极品亲戚了。

  “不甘心呗!”张大爷道:“马三儿当了衙役,才知道一些小道消息,听说前任县令将他们家收拾的够呛,而他家那儿子,赌钱欠了赌场银子,被赌场剁了一只手,将他们家给抄了,搜出来银子扺账,家产也被处理了,一家三口直接被赶出了县城,他们去树林场那边落脚,毕竟那王家老二,是个买卖人,想去那里做点买卖,想要东山再起,他那儿子没了一只手,也不敢再赌了,现在什么情况也不是很清楚,但要是林家来人,你有个防备,切不可将翠花给他们。”

  “给什么给?翠花婶子是自由之身,在我这里只是做工而已,每月是有工钱的,可不是什么奴婢,他们想要干什么?强抢回去?是想强抢民妇吗?”温润不高兴的道:“何况,他们凭什么强抢?既然已经休妻,就两不相干,各自婚嫁,也都自由,找上门来,凭什么?”

  “那种人家,死皮赖脸,你是个文人,不好跟他们多做纠缠。”张大爷想了想:“正好现在周围的拒马什么的都没撤,守着村口就不会让人随便进出了,他要是想来找人啊,也得过了村口那一关,何况你这高门大宅的,他们想进来,也要你得准许。”

  再说这宅子,一层一层的,一共三大进,当时温润盖房子是使劲儿的划地盘啊。

  他们家光是围墙,就是个“回”字形。

  里头是住宅,外圈那里是菜地。

  想要走进来可不容易,这也是翠花婶子,能安心待在无力的原因。

  这层层叠叠的院落,高高低低的走向,给人以一种安全感,尤其是后院的妇道人家,几乎是不见外人的那种环境。

  “我不会让他们进我家门的,要么在大门外待着,要么就翠花婶子在大门那里见他们,隔着门槛子那种。”温润道:“放心吧,我这举人老爷,还护得住翠花婶子。”

  过年的时候,温润就看出来了,翠花婶子将杨家当娘家来处,将他这里当家里看待,哄孩子本来不是她的活儿,但是她对王玫十分尽心,王玫怕打雷,一下雨打雷的时候,翠花婶子就会去跟她一起睡。

  整夜整夜的守着烛火,不让熄灭,王玫就不会害怕了。

  三个孩子的衣服,永远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缝补上的针脚细密,可见是用了心的,而她的工钱,福利分的东西,都给了隔壁老杨家。

  作者闲话:

  看好这一章的名字哦,下一章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