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第126章 您就是许先生?请受我一拜!
  第二日,许彻起了个大早,他在小院内悠然转了几圈以后,决定去村里面瞧一瞧。

  之前为村里指点了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也不知后来进行的怎样了。

  他倒是听嬴政提过一句,说是现在村里粮食产量大增,已经不愁吃喝了。

  但究竟实际情况如何,许彻也并不清楚。

  正好他近日来在琢磨着如何增加粮食蔬菜和水果的品种,便决定亲自去田地里探访一番。

  还是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是,许彻略微收拾了一下,便悠闲的走出了小院。

  在许彻看来,村里目前的田地粮食产量,应该达到了亩产一百五十公斤以上。

  因为在此之前,他得知村里的粮食亩产才七八十公斤,这是一个让他感到非常诧异的数字。

  尽管山村这里地处偏僻,农业水平落后,也没有什么化肥之类的。

  但一开始,这个数字还是让许彻感到十分惊讶。

  亩产才这么一点,如何能让全家人吃饱?

  而人一旦吃不饱,是要出大问题的!

  整个村子,都可能因为这个问题而停滞不前、发展不起来!

  因此,当初他才十分积极热心的帮助村里提高粮食产量。

  水车灌溉、开垄做沟,发酵堆积肥料,还有各种铁制农具等等……

  多管齐下,在许彻想来,至少也应该让村里的粮食产量翻个倍才是!

  果然,据赵村长所说,村里的田地很快就获得了大丰收!

  这让许彻也感到很是心满意足。

  毕竟,有句话说的很正确,仓廪足而知礼节!

  ……

  “咦,这位先生,您这是……”

  许彻并未走的太远,正当他来到一处田地,用手捏了一把地里泥土的时候。

  地里走过来几个村民,正扛着锄头镰刀等说说笑笑。

  见到许彻这般模样,其中一人不由得开口询问。

  许彻站起身来,微微一笑。

  “几位老乡,你们现在田地的产量怎样?”

  “这地里的土质很不错啊,既松软,但也不粘手,水分也不错……”

  几人互相瞧了一眼对方,心说这难道是官府的人微服私访?

  瞧着气质穿着倒是挺贵气的,但怎么是孤身一人?

  先前开口询问那人不敢怠慢,他有些摸不准许彻的身份,便带着几分恭敬,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位先生,您眼光真好,一眼就瞧出来这土适合种庄稼!”

  “其实,一开始我们这地里土质也是很一般的……”

  他略微带着几分自豪,得意的说道:

  “后来,多亏了许先生!帮我们出了几个主意,一下子就让地里的肥力增强了许多!”

  他俯身抓了一把土,用力揉捏了几下又张开,只见泥土纷纷从他手中掉落,极少粘在他手上。

  “一开始,我们这的土质其实很黏,也没有什么肥力。”

  “黏土嘛,先生您应该知道的吧?”

  许彻点了点头,他自然很清楚。

  许多山村的田地里,往往都是黏土,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粘性土。

  这种土吧,粘粒含量比较高,养分也含量多,其实还算是一种不错的土质。

  但是由于土壤粘性强,这种田地实际耕作起来,阻力是很大的。

  经常会因为耕作的质量较差,造成庄稼出苗不齐,甚至会出现大量的缺苗断垄现象,而且小苗生长起来也十分缓慢。

  但只要等到雨水充足以后,粮食作物便可生长迅速,产量也会比较高。

  想到这儿,许彻笑着开口问道:

  “看来你们是先用铁犁深耕覆晒,然后再埋入发酵粪肥了?”

  那名农夫惊叹出声。

  “先生您可真是慧眼如炬!”

  “不错,正是因为有了许先生传授我们的那些方法,后来又引入水车浇灌。”

  “这才将田地里的泥土全部弄成了现在这幅模样,好的很呐!”

  “多亏了许先生,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才能增加了这么多!”

  许彻微笑不语。

  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简单粗陋将粘性土转化为腐殖土的办法,将两者的优点融合起来,这样会让上面的粮食作物生长的更快更好。

  秆粗粒饱,提高产量。

  想到这儿,他又问了一句。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可以尝试着多种一些粮食作物?”

  既然已经满足了“吃饱饭”这个前提,那么就可以考虑下一步的“吃好”这个阶段了。

  “多种一些?”

  几人都有些发愣。看書溂

  那名农夫挠了挠头,有些疑惑的说道:

  “先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呐?啥叫多种一些?”

  在他们眼中,地里无非就是种些黍、稻、麦、粟、豆,其中黍和粟是种植最多的,稻、麦、豆说实话相当少见。

  除此以外,还能种些什么?

  许彻笑了一下,他知道这些村民们为什么会发愣。

  自从他有一次吃到过稻米饭、还有麦饭以后,便知道为什么平时只有小米和黄米这两种主食了。

  无他,没有去壳的稻米和小麦,实在是难以下咽!

  “老乡,有没有想过要多种一些稻米小麦之类的?”

  许彻笑呵呵的和几人拉着家常,他很清楚,目前田地里的这种土质,其实是很适合种植水稻和小麦的。

  只要前期保好小苗,后期防止贪青倒伏即可。

  这两种粮食作物,才是真正的产量大杀器!

  哪怕没有化肥,没有杂交水稻,许彻也很有信心,能让村里的粮食产量迈过亩产三百公斤以上的门槛!

  至于口味问题,只要教会了村民们怎么舂米、如何磨面,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稻米的做法倒也罢了,小麦磨成面粉以后的做法,那可是相当之多!

  而且,这两种粮食,更加偏向于精细方面,粗细搭配,才能更好的营养均衡。

  正说话间,突然其中一人惊呼起来。

  “许先生!我想起来了,您便是许先生!”

  什么?

  其余几人纷纷大吃一惊,脸上露出激动与震撼之色,惊讶万分。

  这位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男子,竟然便是许先生?

  此时,那位村民在发现了许彻的身份以后,立即拜服于地,神情十分激动。高声说道:

  “许先生,请受我一拜!您是我的大恩人呐!”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