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重生之回到八十年代,老婆自杀前>第30章 运气,市里领导下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同就被吵醒了。

  韩国庆和村民送山货来了。

  这一次,一共八十二斤。

  山上的木耳菌子野菜等,属实非常的新鲜。

  陈同付完了钱,挑了两斤下来。

  准备中午做汤给杨文静喝。

  那应该是鲜到舌头都想吞掉了。

  此时,杨文静还没有起床。

  两人一直是分开睡的。

  陈同睡外屋,杨文静睡里屋。

  陈同将山货放好,去村长陈步林家了。

  此时,陈步林正蹲在门槛山,抽着旱烟,看见陈同来了,赶紧起身。

  “陈小子,起得够早啊。”

  陈同嘿嘿一笑,道:“叔,今天来也是有事找你。”

  闻言,陈步林眉头一挑。

  “你说的那事啊,已经搞定了,今天上午韩国庆和几个村民就会去你家地里插秧。”

  陈同拜托陈步林这事情,他一直记着呢。

  毕竟收了钱的不是。

  有钱好办事啊。

  事情出乎预料的顺利。

  村民听说是陈小子要秧苗,二话不说。

  地里剩下的随便薅,一分钱不要。

  陈步林都是硬塞的钱。

  陈同笑了笑。

  “叔,今天来不是这个事情,前几天来你家,看到了两个大箩筐......”

  陈步林拿着旱烟的手一抖。

  这小子,是盯上自己了?

  “你要跑箩筐干嘛?”陈步林疑惑道。

  “我不是收购黄鳝泥鳅的,家里的水缸不够用啊,所以找你买两个箩筐。”br>
  听到买这个字。

  陈步林的眼皮又一跳。

  陈同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大团结,递给了陈步林。

  “叔,这些钱除了买两个箩筐,还有插秧的人工费,然后还得请你给我找一辆板车,剩下的就给你了,总是麻烦您,我心里过意不去。”

  小推车毕竟太小了。

  放不下太多的货。

  要是打通了水产供销社的大门,以后每日就得是几百斤几百斤的送了。

  未雨绸缪。

  总比热锅上的蚂蚁强。

  陈步林抽着旱烟,一口烟,又呛在了喉咙里。

  “咳咳,你,你上次已经给过钱了,这哪能行啊!”

  他连忙摆手。

  陈同能够浪子回头,陈步林就谢天谢地了。

  更何况,还带着不少村民赚钱呢。

  这钱!

  他不能要!

  “叔,你不收这个钱,我以后怎么好意思过来找你帮忙?”

  陈同将大团结塞到了陈步林手中。

  临走的时候,拿了两个大箩筐和一个大木桶。

  回到家,将山货放在了箩筐里,然后用麻绳绑好。

  喝了点粥,怀里揣着两包大前门。

  赶去了县城。

  ............

  一路抵达县城后,将山货送到了小面摊。

  正如老板所说,排起了长队。

  都是为了吃这一口最正宗的山货。

  鲜到人一天都精神。

  陈同打过了招呼,将小推车放在了面摊前,离开了。

  这个时候老板生意太忙,根本没时间过来称重。

  四十分钟后。

  他来到了水产供销社的大门口。

  这会八点多一点。

  水产供销社红漆斑驳的大铁门已经打开了。

  里面有不少人,热热闹闹,大多数都是来买水产的。

  陈同找到了门卫,是一个大爷。

  递上了一根大前门。

  大爷高看了一眼陈同,小心的收了起来。

  “小伙子,这一大早的什么事情啊。”

  陈同开门见山,直接要找水产经销社的经理。

  很顺利,这属于小事情。

  陈同找到了李山。

  秃头有一点胖,眼睛很小。

  看人的时候眼珠子直转。

  陈同脸上堆笑,非常的客气。

  看到人的第一眼,就拿出了一包大前门递过去。

  二话不说,先给烟。

  这李山脸上顿时就笑开了花。

  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啊。

  “李经理好,我是清河村来的,您叫我小陈就行。”

  陈同姿态放的很低,满足李经理高高在上的心态。

  这一套行云流水,熟悉的不行。

  李山就更满意了,看着陈同也顺眼了两分。

  他看着递过来的大前门。

  “都是为人民服务,客气什么?小陈是吧?什么事情啊?”李山毫无痕迹的接过陈同递过来的大前门。

  “坐下说。”

  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陈同笑着说道:“是这样的,李经理,这段时间开春,清河村家家户户都在插秧苗,可谁知田里泥鳅黄鳝太多,一脚踩下去,没有三也有两。村民们担心泥鳅黄鳝啃坏了秧苗,所以就自发的抓黄鳝泥鳅,这一天下来足足有几百斤呢。这泥鳅黄鳝都是大补之物,扔掉了怪可惜的!”

  “我知道李经理为人民着想,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属实这几百斤的黄鳝泥鳅,太多了。所以托我来县城水产经销社这里看看,能不能黄鳝泥鳅收一收?的的确确是帮助老百姓了,我们清河村都会记得您的好,知道你李经理是一个大善人。”

  这马匹拍的。

  李山差点飘了。

  他拿出陈同刚刚送的大前门。

  抽出了一根烟,点燃。

  猛的抽了一口,心满意足的看了一眼陈同。

  陈同心中一喜,知道这事情十有八九是成了。

  这李山,眉头都不皱一下。

  他弹了弹手中的烟灰,道:“你这小子,能为村民着想,思想觉悟是挺高。今天还真是给你赶上了,运气好。”

  陈同坐在椅子上,听到这话,抬头看着李山,道:“李经理的意思......”

  “市里下来人了,是水产经销社的,刚好今天到了咱们淮阴水产经销社。”

  李山翘着二郎腿,道:“最近省里有红头文件出台,说全省城大力发展水产和农业。这不,文件一出来,立马上了日报。全省人民都响应号召,表示大力支持。现在买鱼买黄鳝泥鳅的人多了不少,市里和省里的供销社供不应求。昨天下达文件给我们,今天就有专门的人过来谈指标了。”

  陈同大喜,眼睛一亮。

  这是一个好方向啊,跟着国家政府走,绝对不会错。

  “这,李经理这么一说,果然是运气啊,太感谢李经理了!”

  李山抽着大前门,从椅子上起身。

  “跟我来吧,市里的人正在开会,你要是胆子大,明白吧?”李山暗示了一下陈同。

  陈同连忙点头,道:“明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