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陈同赶着驴车来到了陈杨制衣厂。

  “你赶着驴车来做什么?吃早饭没?”陈浩打开大铁门问道。

  “还没吃,过来拿点粗布料,回去给村民们做点布袋子。”

  “布袋子的事情,于叔已经找人在做了。”陈浩挠挠头,看着陈同。

  “不是一回事,于叔来了没?”

  “还没。”

  “那你过来帮帮我,回头跟于叔说一声。”

  陈浩帮着陈同将粗布料抬上了驴车,陈同顺便去仓库拿了几个已经完成的布袋。这个是作为样品,让村民们有参照。

  将驴车绑在院子里的树下,陈同又在制衣厂吃了顿早餐,

  白米粥,白面馒头,一个鸡蛋还有一碟小咸菜。

  “最近都还好吧?”

  “挺好的,就是听说你让她跟在于叔后面她有点生闷气。”

  陈同上次和于海平说过之后,想让陈翠花成为青青制衣厂的备选厂长,于海平就一直带着陈翠花,从布料的种类,价格,衣服的走针。br>
  到最近一直在拿陈同之前拉回来的没用的缝纫机练手,哪里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应该怎么修等,于海平教的仔仔细细的。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陈翠花不这么想。

  家里又不是没人了。

  还有一个陈浩在呢。

  制衣厂厂长那么大的事情,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能成?要是爹妈知道了,估摸着心里又该不高兴了。

  最重要的是,她什么都不会啊。

  每天晚上小江河和小海放学写作业,她都跟在后面认真的学习认字。

  可!

  学不进去啊,她都三十几岁了,一丁点的教育基础都没有,从头来说太困难了。还有就是她无法静心,白天不是忙着做菜做饭就是跟着于海平学这样学那样。

  书本刚拿到手里,脑海里就冒出了布料。

  纯棉的,的确良的,粗布的......

  纯棉的还有花纹的,格子的,小花的......

  这里走针应该几排,那里应该几排,竖着还是横着的,她头都大。

  好不容易将这些东西甩掉,又冒出了缝纫机。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

  机头又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

  疯了,疯了,陈翠花都要崩溃了。

  连住失眠好几晚了,顶着个熊猫眼,张嘴就是打哈欠。

  所以生闷气呢。

  一半是自己的,嫌弃自己脑子笨。

  一半是陈同的,不问一下她和家里人的意思,就安排她准备做青青制衣厂的厂长了。

  陈同喝完碗里的白米粥,擦擦嘴巴,笑着说道:“有压力才有动力,熬过去就好了。”

  陈浩:“要不,你去给大姐大大气?”

  “不用,就大姐那倔强的性子,越是困难她越会坚持下去的。”

  “你小子可真狠。”

  吃完早饭,赶着驴车刚到门口。

  于海平来了。

  “于叔。”

  于海平瞅了瞅板车上的布料,问道:“你小子拿布料干嘛?”

  “做布袋。”

  于海平看着陈同,等着下文。

  “是给公家单位那三千件衣服准备的,一件一个布袋,诚意满满。”

  “咱们还没诚意呢!”于海平垮了半张脸,道:“就咱这亏本买卖,能给他做就不错了,还做的和云帆牌质量不相上下,这下子又搭上三千个布袋?”

  于海平只觉得心肝脾肺肾都疼,这不是连吃带拿嘛。

  “放心,只要熬过这一个星期,咱制衣厂就苦尽甘来了。”

  于海平鼓着腮帮子明显是不信的。

  “对了,你也就别进制衣厂了,以前蓝天制衣厂的老女工还有蓝云制衣厂的老女工你去找五十个左右。”

  “大概一个星期左右,有些人说不定得要晚上上工。”

  “现,现在?”于海平愣了愣,不对啊,突然要那么多人干嘛,还晚上上工?

  赶工云帆牌的衣服?

  刚好这事情他想说呢,他昨天下午出去逛了一圈,云帆牌的服装热度很高。

  他还看到有报社的记者在拍照采访呢,就是在问穿上云帆牌衣服的感受。他凑过去听了听,几乎清一色都是夸的。

  心里乐的不行。

  “不是上午就是下午,张永敢应该会送一部分缝纫机过来。”

  “你瞅你那惊讶的样子,不是买的,咱现在哪里还有钱买缝纫机。是租的,省城下来视察的时间提前了。”

  “三千件统一服装做不好,咱们就得去他家吃席了。”

  “所以,我才让你找老女工,白天一批人,晚上一批人轮换着做。”

  “人歇机器不歇。”

  陈同想了想,又道:“夜里上工的一块五一天,就别一块了。”

  “咱......咱们亏的是不是太多了。”于海平憋了半天,只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都说了,就这一个星期熬过去就行了。”

  陈同坐上驴车,一鞭子抽在驴屁股上,留下于海平一个人风中凌乱。

  五十台缝纫机,张永敢大概率搞不来那么多。但是二十几台应该没啥问题,后找的五十个人,一半白天做一半晚上做。

  二千五百件衣服完成应该没啥太大的问题。

  这是陈同早就想好的对策,搞不来缝纫机就弄个两班倒。

  上夜班的人不能太多,多了会打扰到厂里的女工休息。

  制衣间没啥隔音的设施,哒哒哒的在夜里很响。

  回到清河村。

  陈同家门口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了。

  韩国香昨天下午已经说了这事情了,愿意来挣钱的今天上午就来他家做布袋,五分钱一个。

  十个可就是五毛呢!

  谁不想挣钱啊?

  针线活可是女人最擅长的一项技能呢,一天能缝几十个没啥问题的。

  “婶子们好。”陈同从驴车上下来,一个个打招呼。

  随后,又拿出已经做好的布袋,举得高高的,道:“这是最简单的布袋子,我知道咱婶子的针线活都利索的紧,一定要认认真真的缝合好,不能有质量问题。”

  “陈小子,什么叫质量问题。”这句话问的好似很不应该,可是对于这些村民而言,的确不知道什么叫质量。

  “你们看。”陈同捡起旁边的几块大石头,放进布袋里,道:“你们看,这就叫质量,布袋子用来装东西的,不能装几斤的东西就坏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