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穿越之走出世外gl【完结】>第45章 成亲(上)

  入夏以来岭南一带多见雷雨天,气候又闷又湿热, 令岭南道百姓所惧怕的飓风虽没侵袭这儿, 却也带来了几日的雨水天。

  罗州刺史传来政报称罗州飓风侵袭, 房屋捣毁无数而骤雨连绵下了数日, 潮水涨溢, 水高五尺而百姓只能靠船行走。罗州刺史认为若朝廷不采取措施,必定会使得人畜尸体腐败而引起瘟疫流传, 故请南海王开仓赈灾。

  南海王让各地报灾、勘灾,一直到八月才陆陆续续地得到各地的灾情报告文书, 他又让各州从府库中抽出一些粮食送往罗州赈灾、安抚百姓。同时, 他将各州府的富户召集起来,以减轻赋税为诱惑, 请他们进行义赈来救济受灾百姓。

  对于南海王忽然有此明智之举,江勋知道是众人的劝谏起了作用。易高远等人不敢明着反对,便只能暗中商量对策。江勋令底下的支使、巡官、推官巡查并且在暗中留意各州府是否有按命令办事, 一经发现,南海王便严肃处置了, 由此威吓了易高远等人。

  不久, 南海王又下令,减免受灾的百姓赋税三年, 以鼓励他们重新耕种、重造家园。此令由受灾区又慢慢地推展至别的州府,得到了众多百姓的支持。

  减免赋税此等要事自然不能由南海王一人决断。

  他那日冒着大雨跟着邺沛茗等人到城外走了一遭后,对于自己所过的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感到了一丝惭愧,而这并不能使他下决心减免赋税。让他下决定减免赋税的是他登上城墙后, 看着那烟雨朦胧的一片山河、那一望无际的绵延土地,他心里头产生的对权力的渴望,促使他下了这样的决定。

  那一个小时候想过却知道不可能实现的梦,只要他不坐在那个位置上,便永远都只能听命于人的梦,他要实现它!

  为此南海王将身边所有的辅臣都召集了起来共商此事。

  反对者固然有之,但南海王以强硬的态度驳斥了:“寡人召你们来不是问你们是否同意寡人这般做,寡人要你们为这件事能顺利进行下去而献策!”

  众反对者皆噤了声,江勋激动道:“臣有一策。”

  江勋发了声,追随者自然不少,这些人固然有私心意图在南海王面前出名者,也有实打实地为百姓着想者。南海王命人将他们的意见都记录下来,又反复商讨,琢磨出了一条可实施的计策。

  眼下存在的问题在于几点:一为各地的豪绅强占百姓良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二为中原战事不断,多有逃难者逃入岭南;三为天灾人祸,百姓家破人亡者众多,良田被毁,无所凭依;四为苛捐杂税众多,百姓不堪重负,或落草为寇或眼睁睁地饿死。

  别的倒好说,各地的豪绅为驻扎在此有百年基业的大家族,与官府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极难处置。其次若减免赋税,难免会军粮不足,而引起兵变,届时首遭危难的便是他南海王。

  于是南海王便照邺沛茗所言,先招募兵士,令兵士垦田种粮,保证军粮不断。为此南海王在各州府特设了一名屯田兵马使,招募了五十到一百不等的流民为兵士负责耕种。

  广州的屯田兵马使便是李子建从始兴县找过来的陈永茂,韶州的屯田兵马使为马良才,其余各州府皆为江勋推举之人。

  在易高远等人的反对之下,南海王又先减免了受灾州府的百姓的赋税,再依次地推行到别的州府去,只是田地超过一定数量的豪绅、富户依旧得按律纳税。无地的流民可耕种无主之地,同样减免赋税三年。

  不过减免赋税并非完全无需百姓纳税,所减免的不过是田地的租税,较为富庶之地则是田租减半,或“十五税一”;受灾之地则是“三十税一”,以此来鼓励百姓耕种。

  政令仅推行两月,流民的问题便得到了解决,而南海王的名声一夜之间便传遍了岭南道,大受百姓赞赏。

  流民问题自然是解决了,可令南海王忧心的便是当地的豪绅的问题,这些政令无疑是触及了这些豪绅的利益,他们结合一些官吏起来闹事,可怎么也阻挡不住。

  邺沛茗道:“若他们胆敢造反,臣便先行剿灭了他们,为王爷铲平障碍。”

  “如此甚好。”南海王道,即使邺沛茗说的是假话,他都十分宽心,“话说回来,那日孙押牙被我斥责后许久都不曾来见过我了,他近来在做甚?”

  孙仲浩因反对南海王减免赋税而被南海王呵责,后满腹怨愤地离开了王府回到了城外的行营处,连着几日也未曾看见他的身影,这让南海王有些忧心。若他只是一如从前地饮酒寻欢或拦截进城的百姓加以欺压这倒罢了,若他在暗中谋划着什么,才是让人寝食难安。

  “据报,孙押牙一直都呆在城外的行营,偶尔与牙兵们一起操练,偶尔在城外纵马 ,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异常之举。”邺沛茗道。

  “嗯,不管他了,你命城内的亲卫多加巡视,多加警惕。自然,王府的安危也得注意。”

  “臣领命。”

  邺沛茗听着那快步离开门外的脚步声,嘴角一勾。她走出去朝罗源点点头,罗源便领会到她的意思,悄悄地跟上了那名在外偷听的亲卫。

  交代完要事,邺沛茗自然又是要回别院的。南海王笑道:“这两个月,邺卿总爱往家中跑,果然娇妻来了便不一样。”

  “臣不敢忘记臣的职责。”邺沛茗道。

  “哎,我又没怪罪你,我听闻你家中尚且只有一个女娃,还有的说那女娃并非你亲生的……你的确该与令正多恩爱,再生几个续继香灯。”

  邺沛茗笑着应下。

  她回到院中,陈沅岚见她凝眉便问道:“怎么了,可是又有什么棘手的事难以决断的?”

  邺沛茗沉思了片刻,仍然决定将南海王旁敲侧击的话说给陈沅岚听。南海王与她说的话,虽看似劝她与陈沅岚再生几个孩儿,可也说明他一直都有关注她们的情况。

  当初邺沛茗谎称陈沅岚之出身,南海王自然无法细查,可她的身份是浈阳人,她若是明媒正娶了陈沅岚,官府却无她给陈沅岚母女上户的记录,南海王自然会生疑。

  “不过这也并非什么要紧的事,我大可说在当年那场大水中,官府早便弄丢了记录文书,而后我没有回去补便可。”邺沛茗眉头舒展开来,再者这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南海王虽然生疑,可也不过是疑陈沅岚与她是否是“私相授受”而在一起的,毕竟他身边的亲卫有做出如此有违纲常之举传出去,的确不太好听。

  陈沅岚这才记起,她们如今不同于在南岭村,在南岭村时,众人都将她当作邺沛茗的夫人,也从来不曾考据她们的出身和来历。如今邺沛茗成了南海王的亲卫,官府自然会有所关注,如此她们的关系便令人介意了。

  若想不惹闲话,最好的法子便是邺沛茗去官府将她和宋瑶的名字上在邺沛茗的户上。她倒是无所谓,而宋瑶那儿便难办了。

  忽然听见邺沛茗一声轻笑,她问道:“你笑什么?”

  “我笑你啊!”邺沛茗凑到她面前,“我尚且不将此事放在心上,你又何必替我忧愁?”

  “邺城内使性子洒脱寡淡又胸襟广阔心怀天下,对这等小事自然不在意,可我不似邺城内使,邻居是否说闲话这且不说,你日后若名声大噪,那天下人都知道你与我之事了。”

  “这好办,你我成亲,如此便名正言顺了。”

  陈沅岚一怔,旋即犹豫道:“成、成亲?这是否……太快了呢?”

  宋将军身亡不过一年半载,按理她本来便该为宋将军身着丧服服丧三年的,可她没想到会遇到邺沛茗,更没想到自己会爱上邺沛茗。虽说她如今已经不再是将军夫人的陈沅岚了,可这么快便改嫁他人,于常理和心理都过不去。

  “夫人若是觉得太快了,倒是可以再缓个一两年的。”邺沛茗若有所思道。

  闻言,陈沅岚又觉得自己这般实在是有些惭愧,她既与邺沛茗在一起了,却始终放不下心中的纲常伦理的束缚。

  “也就一两年,我还是等得起的。”邺沛茗道。

  陈沅岚握住了邺沛茗的手,摇了摇头,道:“沛茗,我们成亲吧。”

  邺沛茗挑了挑眉,意外地看着她。陈沅岚继续道:“只是,能否简单地操办便好了?”她不能在大肆操办的情况下嫁予邺沛茗,可她也不愿让邺沛茗等她两年。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两年会发生何事,谁也说不准。如此一来,她既不用背负纲常伦理的重负,又不会辜负邺沛茗的一番期待。

  邺沛茗明白了,她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了。”

  这不过是个仪式罢了,只要是认真的,心中虔诚和忠诚的,无论是大肆操办还是简单地举办,都不重要。

  陈沅岚眼眶一热,鼻头一酸,她感谢邺沛茗的理解。

  邺沛茗见状,亲了亲她的脸颊,亲昵道:“三日后是黄道吉日,我们届时便成亲!”

  陈沅岚破涕为笑:“你怎知三日后便是黄道吉日?”

  “我说它是它便是,不是黄道吉日我都得将它变成黄道吉日。”

  “……”

  此事兹事体大,陈沅岚觉得宋瑶理应知道,便将她的决定告知了宋瑶,只是话到了嘴边,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宋瑶见她支支吾吾半日也未曾说出什么来,便道:“阿娘想要与我说的事是否是你嫁予沛茗之事?”

  陈沅岚一惊:“瑶儿你知道?”

  宋瑶似乎一点也不惊奇,而是平静道:“沛茗与我说了。”

  陈沅岚语塞了好一会儿,才问:“那瑶儿……”

  “在众人的眼中,沛茗为邺北,是男子。我们与她在一块儿自然会被人猜测我们的关系。且沛茗与我说了,她于我们而言只是沛茗罢了。既然我们都清楚这件事,那阿娘嫁予她,也可算是一件好事。”

  虽然宋瑶说的话有些颠三倒四,但陈沅岚算是听明白了,不管宋瑶是否理解她与邺沛茗之间的关系,她都不会反对。宋瑶暂时还不能理解大人之间的情感,更不会理解这女子之间的情感,可她在明知邺沛茗的身份前提下,却依旧保守着秘密,足以证明她思考的方面并不局限在这种事情上。

  陈沅岚不知是该为此松一口气好还是该替宋瑶感到担忧,她道:“可你日后便要姓邺了呢?”

  “曹阿瞒的祖上还是为夏侯姓呢!”宋瑶说完,又觉得不太对,补充道,“礼俗上历来虽母改嫁而改姓者并不少见,我乃女儿身,是否随沛茗姓并无所谓。”再者邺沛茗也说了,日后她意欲改回宋姓也是可以的。

  陈沅岚只觉得脑袋有些晕乎乎的,她纠结了半日,宋瑶却反过来开解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