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周督茂不愿意,可他是后孚这儿血缘最近大孚皇室的宗亲了, 于是他便被这么推上了后孚朝的皇位。

  朝廷为周督宁定了谥号为“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庙号要遵从大孚那一套, 最后因周督宁也算是短折君主, 故而定为“穆宗”。他的陵墓在越忠王的旁边, 不过规模形制要比越忠王的高一个级别。

  朱太后被尊称为太上皇后,而周督宁之妻朱氏则被尊为太后。她是周督茂的嫂子, 自然不便住在宫中,故而被打发去给周督宁守陵。

  虽然新君立了, 可是后孚朝廷的人心却依旧不稳, 周曲的旧党以邺沛茗杀害周曲为名,要问罪她。不过邺沛茗早有准备, 将她调查的事情公诸于众,再将周曲的党羽逮捕入狱。

  此案又被称为“周曲案”,所牵扯的人数达两千, 参与了中饱私囊的官员被处死,其余从犯皆流配交州, 还有的未插手, 可却是周曲的党羽,便被削了官。

  因周曲从前打击异己, 得罪了许多人,故而当他的党羽悉数落网之时,竟鲜少有人出来为他说话。倒是有依旧对大孚忠心耿耿的老臣子对邺沛茗的权势过大表示忧心。

  不过即便他们忧心,可周督茂还是下了即位后的第一道封赏的诏令, 他加封邺沛茗为容王,加开府仪同三司,官封中书令;又加封陈沅岚为容国夫人、邺瑶为真定郡主。

  邺南和其余邺氏亲族也各有封赏。

  邺沛茗封王后,江勋来寻过她,不过他没说什么,而是和邺沛茗默默地对坐着喝了一晌午的茶。最终离去去,他道:“从前也喝过容王的茶,可今日的远比以前的香醇,也要苦涩一些。”

  若在以前,邺沛茗会告诉他“茶还是以前的茶”,不过如今却只是笑了笑。

  江勋心中颇为不是滋味地离去。

  没过多久,邺沛茗便办了两件事,一是打出为周督宁报仇的旗号,统领大孚的十二万兵马,加上马锋那儿的兵马,便总共有十八王兵马,正式讨伐刘励。

  其次便是迁都金陵。

  若前者是顺应了朝廷上下的心意,后者则是引发了很大的骚乱。

  天兴府到金陵府可谓是千里迢迢,而且许多官员都是当年越忠王被封为南海王时跟随过来的,已经在此生活了几十年,在这儿经营多年,又控制了跟外邦的海上贸易。

  他们坐拥豪宅园林,仅凭外邦的香料、玛瑙、象牙等都能赚中原王朝一大笔。若是迁都金陵,他们虽然还是大孚的大臣,可却很难插手天兴府的贸易事务。

  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邺沛茗这是要将皇帝挟持到自己的地盘去,居心不良。

  当然,也有相当多一部分臣子支持邺沛茗的决定。

  金陵发展了百余年,城池坚固,又占据了长江天险等军事重镇的位置,而且论经济的发展程度丝毫不比天兴府差。

  而且天兴府虽然有韶州作为屏障,可这屏障却很容易便被打破。一旦梅关失守,敌军便容易长驱直入。

  有了金陵便可北往中原,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金陵都是眼下绝佳的选择。

  迁都还需做准备,故而邺沛茗嘱托江勋办好此事,她则领兵出征去了。

  江勋是支持迁都的那边,处理此事时自然不会懈怠。倒是周督茂问他:“江公也觉得金陵比天兴府更合适当国都吗?”

  周督茂此言自然不是出于好奇,而是他想知道江勋是否还忠于大孚皇室。

  江勋闻言,沉默了片刻,才道:“若是圣上想当偏安一隅的这弹丸之地的守成君主,天兴府当国都足以。”

  他的话是出于全局考虑,周督茂便不再多言,他觉得自己还是保住小命要紧,饶是他信得过江勋,可有些话却不能轻易说出口,否则总会传到邺沛茗那儿去的,届时兴许就是他的死路了。

  邺沛茗在征讨刘励期间,朱徽派人给她送了一封信来,大意是要册封她为皇帝,只要她肯成为大梁的附属国,向他称臣。

  周督宁的死已经引起了朱徽的注意,若邺沛茗不从,他便大军南下,再与刘励联合,她届时有火器在手,也难以抵挡。只是她若是从了,却又要注定背负骂名。

  麾下众人吵了许久,邺沛茗才道:“都不必争吵了,罗源,你让人给朱遥喜再送一车金银珠宝。”

  朱遥喜是朱徽的次子,被封鄂王,不过因其生母只是一个营妓,故而他常常为其他的兄弟所看不起。只不过,他的王妃生得美貌,被朱徽垂涎,常常召进宫侍寝。

  王妃常常在朱徽耳边替他说好话,他在朱徽跟前的受宠程度便比嫡子还高。

  只是他的出身决定了他与皇位无缘,而他若想要出头,便必须得靠自己争夺。

  早在建贞三年,朱徽篡位之初,邺沛茗便已经派人潜伏到朱遥喜、朱徽嫡子朱桓贞等人身边,以金钱诱惑之,在他们的耳边灌输岭南道的势力并不足为惧的思想。

  所以这么些年,朱徽才注意到邺沛茗,便是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

  邺沛茗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便是让朱徽无暇再注意到她这边,可是如今中原的战事减少,朱徽自然会将目光投到这边来,故而,朱徽死了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建贞五年注定是比往年更加混乱的一年。而在后孚国土的那边,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迁都事宜。

  金陵城的王府依旧是邺沛茗的府邸,而新皇帝要住的宫城,是新修建的,比天兴府的要大一些,待周督茂等人千里迢迢地迁徙到了金陵时,那宫城才建完正殿。

  加上他们到金陵时已经是腊月,天上总是下着鹅毛大雪,加上江南湿冷,从天兴府生活了多年的众人不太适应。

  反对迁都的一些人便借机发难:“近三个月了,宫苑怎的还未修建完毕?”

  江光临面不改色地道:“如今大军远征,而国库紧张,故而修建完整座宫苑耗时需得两年。如今圣上还未大婚,身边也只有太上皇后与孟太后,故而正殿就足够了。”

  “这也太寒碜了!”

  江光临瞥了他们一眼,对新皇帝道:“臣听闻诸位公卿在天兴府时将市舶司当成了自家的仓库,随意将香料、玛瑙、象牙等珍贵之物卖予刘楚、朱梁等地。诸位公卿的身家怕是足以匹敌国库,不若……”

  这些叨叨的人赶紧夹紧了尾巴逃了,他们还得去置办府邸呢,至于新皇帝住得怎么样,他们便不操心了。

  江光临又去请示了陈沅岚,才为新皇帝添加多一些煤、炭以取暖。

  周督茂在江勋的面前称赞了江光临一番,也没有对自己的宫苑还未修建完毕而不满。

  在金陵安顿下来后,周督茂又见了陈沅岚。

  陈沅岚在邺沛茗还只是越忠王身边的一名亲卫时便已经与太上皇后朱氏、太后孟氏有往来,而如今她们的地位虽然依旧有差距,可是谁都知道,她们在此处说十句话,也不抵陈沅岚一句话有用。

  不过知道邺瑶与周督茂年纪相仿后,孟太后又动了心思,想让邺瑶嫁给周督茂,以此来稳固周督茂的皇位。

  陈沅岚如今应付起这些事来也是得心应手了,她四两拨千金地回绝了这个提议,虽然惹得孟太后不满,可到底是没有落人口实。

  加上周督茂见过邺瑶,也见识过她训练时那杀伐果决的模样,他觉得即使自己娶了邺瑶,也只会被她骑在头上。多了国丈这一重身份,邺沛茗怕是离这皇位更近一步了。

  故而周督茂也劝孟太后别打这些主意,孟太后才不甘地打消念头,准备为周督茂寻一个出身高,又能为他助力的皇后。

  金陵的冬天确实冷,好在周督茂好歹还是皇帝,衣物和取暖的煤炭都少不了他的。在这儿,他见到了白雪皑皑的金陵城,若非有人拦着,兴奋的他怕是要去玩雪了。

  不过,他也没有玩物丧志,见到如此雪景,不由得担心百姓的生活来。

  他将江勋召来,问道:“雪这般大,百姓可安置妥当了?”

  邺沛茗主张迁都,自然不只是国君、大臣及其家眷迁徙来,随着他们来的还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工匠、读书人。

  江勋也不知,于是君臣二人携带了一些亲卫便出了宫,到坊市去瞧一瞧。

  一路到金陵来,周督茂都可看见沿途州府的变化,天兴府繁荣昌盛,往东过福建等处,人口和繁荣程度都不如天兴府。直到到了杭州,才能感受到安定,到了金陵,便发现其繁荣程度不亚于天兴府。

  因为金陵不是海岸的州府,与外邦人的贸易往来也很少,故而金陵城没有天兴府看起来那么杂乱无章。坊市之间虽然没有墙隔离开来,可区域与区域之间都是十分整齐的。

  周督茂和江勋走了一圈,心中越发不是滋味,邺沛茗攻下金陵城一年不到,竟然能将它治理得井井有条。

  她在军中的威望甚高,朝中也颇多以她马首是瞻的官员,民间的百姓都知道她的姓名和功劳,吴越的百姓都只知道邺北,却不知道穆宗和他周督茂。

  周督茂心中煎熬,他甚至想直接将皇位禅让给邺沛茗,不过当初便是邺沛茗让他坐上这个位子的,他就算禅让,邺沛茗怕是也不会同意。

  正当他失落之即,便闻到了一股香味,他循着香气找去,却见是一个小贩推着一辆小车子在路边叫卖:“烤红薯、好吃的烤红薯咧!”

  周督茂惊诧道:“红薯还能烤?”

  他也吃过红薯,不过他并不觉得红薯美味。而且红薯产量虽然高,不过多数用作军粮,以及救济饥民,像他这等身份的人,一贯都是吃的米,而且还是南岭村种出来的稻米。

  南岭村是邺沛茗发迹之处,那儿所种的米的品种也是邺沛茗当初找来的,它所产不仅多,而且味道香,吃起来香糯可口,故而从好几年前开始,那儿所产的稻米便只当作皇粮。

  红薯问世之时,他也十分好奇地尝了尝味道,却发现第一口吃起来很是新鲜,可吃了半根后便觉得吃不下去了。吃得多了,觉得嘴巴都是没有味道的。

  不过那些红薯都是煮的,烤红薯,他还真未尝过。

  于是君臣二人要了两根烤红薯,便站在路边吃了起来,几口下去,发现它虽然烫嘴,可是却十分香甜,跟以往吃得完全不一样。

  俩人津津有味地吃着,江勋又跟那小贩聊起了天。

  “你是怎么想出用红薯来烤的法子的?还别说,这烤出来的红薯又甜又香。”

  小贩笑道:“嗨,这可不是我想的,是我跟人偷学的。”他放低了嗓音,“这可是容王想出来的,军中都这么吃。”

  周督茂疑惑:“真的?”

  “那是自然,据说有一年冬天要行军,但是冰天雪地的多冷啊,于是容王体恤将士们幸苦,便想出了这个法子,在行军的时候,往队伍两旁安置板车,在板车上放置铜炉,如此便可一边烧炭取暖,一边烤红薯。既不耽搁行军,又省了烧柴做饭的功夫。”

  周督茂道:“怎么这种事你们都知道啊?”

  小贩道:“这有何不知道的啊,在斗门桥那边每日都有邸报贴出,专门说各地发生的大小事。你们若是想看,可去书斋买别人抄录下来的邸报。”

  君臣二人觉得惊奇,便找人去买了一份邸报回来。

  虽说如今的造纸术已经改进了,可是纸张依旧是十分贵的,故而往往都是稍有酒馆、茶馆的伙计去买回来,再通过说书的形式让说出人说出来,以达到招揽客人的目的,茶水钱都足够店家收回本了。

  周督茂和江勋二人看完邸报,拧着眉头:“这些消息都是从哪儿来的?”

  “自然是官府发出来的,夫人可是说了,为了提高什么归属感,增强凝聚力……所以才有了此举。这军政大事哪一件不是与百姓相关的,所以有必要让百姓知道。”

  “夫人是……容国夫人?”

  “不然还有哪个夫人?我与你们说,容国夫人为人可好了……”

  小贩议论起陈沅岚来是滔滔不绝,周督茂和江勋从前哪里见过有人敢这么议论主政一方的王侯及其家眷的,可见邺沛茗对百姓也确实是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