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漂亮女配你不要我要[快穿]【完结番外】>第131章 纨绔非我意(完)

  “你不说, 我总有办法得知真相。”

  到了承恩侯府,叶慈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个小尾巴。

  叶锦辞看着叶慈的背影, 露出了自己都不知道的向往。

  象征着三品大员的朱红官袍加身, 姿态利落潇洒, 行动衣袂飘飘,这些年的历练叫这人脱去了少时的浮躁, 稳若静潭。

  她长那么大,谁都不怕,就对着叶慈抱着敬畏心。

  走在前面的人停了,回身看她:“想好了要不要告诉我?”

  叶锦辞回神, 跟叶慈对视, 有点犹豫。

  对方神情温和, 眉眼深邃, 心中自有城府,被专注看着时总有被看穿的错觉。

  叶锦辞扣着手指:“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抵挡不住叶慈的眼神, 心里又委屈,不管不顾的和盘托出真相。

  “……他们说我读书那么厉害,科科被评甲等, 被先生夸奖都没用, 还不是要回去嫁人……”叶锦辞碾着脚下的鹅卵石,发出咔拉咔拉的声音。

  叶慈神色不变, 循循善诱:“还有呢?”

  叶锦辞生出了勇气,声音变高:“还说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多学学女工和管账, 还能靠着承恩侯府养女的身份嫁个好人家, 我听着不高兴……我就跟他们进行了一番较量。”

  原来是打了一架, 怪不得头发看起来是重新盘的, 两朵珠花上下顺序簪反了。

  叶慈神色不变,一指自己的嘴角:“那你打输了?”

  “怎么可能?”叶锦辞瞪大眼睛,扯到了唇角的伤口,倔强辩解:“我从小在大嫂身边长大,深得她真传,一拳一个长舌男。要是打输了岂不是丢兰真郡主的脸?!”

  提起这个,叶锦辞就有话说了:“他们没赢过我就算了,还说要去告诉先生他们,我就说让他们去,最好让先生把家长也喊来对质。他们又不愿意去了,就在那说我仗势欺人,我说哪里仗势欺人了,他们全都支支吾吾不肯说话,脸都憋青了。”

  庆丰听罢,也跟着想象当时的画面,心说他们说小小姐仗势欺人估计是怕她身后的叶慈。

  叶慈唇角漾出笑意,心说这小孩荣誉感还挺强的。

  叶锦辞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了,试探道:“大哥不怪我吗?”

  叶慈满脸无所谓:“你不是打赢了吗?”想起了什么,又问:“开头起纷争的,跟你动手的都有谁,报上名来。”

  小孩之间的事情小孩解决,大人就交给她解决,说她是小心眼也好,说她记仇也好。

  她养大的孩子不容许人置喙。

  “大哥不怪我,真好!”叶锦辞一脸“就等你这句话呢”,一张嘴报了一串人名。

  看来准备十分充足,就等着叶慈开口问这句话。

  叶慈哑然失笑,摇摇头跟她继续谈起其他,问起学业问题。

  近几年太学不再只接收男学子,女学子只要通过考核也能在里边进学。

  叶锦辞就是头一批女学子,还是以当前批次男女学生总榜头名的成绩入学,受到的关注度是比较高。

  同时非议也多,叶锦辞又是眼睛里揉不了沙子的性格,直接干了一架。

  叶锦辞只是伤到了嘴角,他们眼眶都是黑的,衣襟也被扯烂了。

  叶锦辞的聪慧超出叶慈的想象,掌心按按她的头,笑道:“不错,获得头名也不骄傲,会自省纠错,就强过不少人去。”

  叶锦辞有点高兴,每回被叶慈三言两句一夸就心花怒放,高兴好几天,还想让叶慈的手多放一会。

  “这是大哥给我争取回来的权利,我可不想浪费掉。”叶锦辞低低嘟囔一句。

  叶慈没听清她说什么,侧耳问:“你说什么?”

  叶锦辞摇头:“我说我们家,大哥是状元,二哥是三元及第,都是人中龙凤,人人赞誉。那我肯定不能堕了叶家的名声,被先生评为丁,多丢人啊。”

  她双手背在身后,想学叶慈大步流星的步伐,结果是小跑才能追上去,叶慈余光瞥见,下意识放慢脚步等她。

  “你会这样想不错,知识总是自己的,所学越多认识到世间的辽阔,将会使人更加渊博谦虚。”叶慈说:“只有浅薄的人才会仗着肚子里的几点墨水过分自满。”

  听着这些话,叶锦辞心底那些不被理解的委屈顿时消散,皱起的眉头舒展。

  叶慈从不会跟她说什么你是侯府小小姐可以自由享福,什么不干都能得到最好的这种话,总是乐于肯定叶锦辞的看法。

  承恩侯更不会,他从没干扰过过两个孩子成长,导致两个孩子各长各的,但也没差过。

  京城都对这个语出惊人,特立独行的侯府小小姐存着看笑话的心思,不少夫人说绝不会为自己的儿子与这样不拘的女子议亲。

  有一回被鄢灵玉听见了,反被她嘲讽回去:“那你家的金贵少爷我们锦辞也看不上,区区丙等成绩,反过来说我们家锦辞读书无用,真的不是嫉妒我们锦辞?”

  嚣张又无法反驳,直接把那位夫人堵的哑口无言。

  叶慈:“你想做什么就去做,承恩侯府就是你的靠山,我跟你大嫂,你二哥他们辛辛苦苦攒功绩不是叫你受别人欺负的。”

  回身蹲下,伸手拍拍叶锦辞的肩膀,叶慈声音微沉,像是许下什么承诺一般:“好好读书,总有一天你会实现愿望的,堂堂正正的实现愿望。”

  “……”叶锦辞心头一震,惊奇的盯着叶慈。

  她一直都觉得她大哥是个万能的仙人,只要承诺过的事情,总能做到。

  比如求情让大嫂回北境驰援,又比如让圣上颁诏令女子入太学。

  或许之后还有更多。

  ……

  鄢灵玉离京的这段日子里,叶慈也没闲着,在户部忙着应付一切调度。

  当今圣上少时在北境待过,是见过血光,见过阗真掠边的惨状的,自他登基伊始就对年年犯边的阗真深恶痛绝,立誓还边境一片安宁。

  结果先帝重文轻武,朝中士大夫坐大,差点找不到可用将领前往北境镇守。

  建兴帝愣是在一群朝臣的反对下大力提拔伴读,强压着自己忍了几十年,韬光养晦四个字都要听腻了,听烦了。

  几近放弃的时候,他遇到了叶慈,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给他展开了尘封许久的宏图,告诉他自己所思一切可行。

  建兴帝死灰复燃了,对这个年轻人寄予厚望,一再破例重用叶慈。

  幸而她并未辜负自己期待,有她给自己搂钱,致使国库丰盈,叫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好在她还知晓本分,没有在揠苗助长式培养中遗失自我。从不逾矩,偶尔有些小错误也不难容忍,毕竟人无完人,会犯错的叶慈反而让建兴帝十分满意。

  如今终于让他等到了厚积薄发的时机,剑指阗真王庭。

  此次他是发了狠,誓要将阗真国拿下,谁再劝罢免谁,朝堂上下风气一肃,莫不臣服。

  朝臣们在皇帝面前不敢说什么,说多了容易掉脑袋,在叶慈这就不一定,但全被她当耳旁风刮,一概不理。

  她总是赞同皇帝的任何决策,不仅赞同,还会在背后帮忙善后,钱挣得一年比一年多,皇帝对她就越发信任。

  甚至有传言说哪怕是风头很盛的秦王殿下都比不过她去,她一句话顶秦王十句,赵王二十句。

  当然,这也是谣传,无半分依据。

  所有人都以为北境战事少说得拉长好几年,得做好长期作战。

  这些日子里叶慈背着不少骂名,御史台的臭石头们参了又,骂了又骂,给妹妹出个头也能被翻来覆去的参。

  什么“仗势欺人”“以权谋私”“纵容行凶”“家风不当”“持身不正”,小到品行问题,大到公事,全都参一本。

  希望继续“和平”下去的朝臣认为叶慈是奸佞小人,是皇帝挑起战事的底气。

  他们想的很美,明明每年花点钱就能解决问题,非要打仗,这不是祸国殃民的奸佞么?

  他们敢说,叶慈也敢反击,没有给人指责的道理。

  这日叶慈站在列中发呆,掰手指算鄢灵玉究竟多久没给她回信了,一算竟然超过了两个月,心情十分不佳。

  又有个老头跳出来参她,具体说什么叶慈没认真听,只记得一个关键词“给北境的拨款过多”。

  她不爽,大家就别想好过,当朝讥讽那人:“吴大人果然是慈悲心肠,效仿释迦牟尼割肉喂鹰。”

  吴大人双眼一瞪:“你这竖子,怎可这般说话,分明是曲解我意!”

  “本官误解你的意思?”叶慈一挽袖子,手上玉笏往承恩侯手里一塞:“爹你替我拿着。”

  承恩侯:“……”

  默默隐入人群,注定帮不了忙。

  庆朝官员互殴是常有的事,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输赢由己,得失不论。

  等到不可开交的时候皇帝才会开口维持秩序,其余时间任由他们发挥。

  吴大人看她来势汹汹,不由后退一步,嘴硬道:“你想做什么?!这里是议论政事的朝堂,不是毫无纪律的市井,可以让你随意斗殴的!简直有辱斯文!”

  拿市井之徒类比叶慈,意思就是说她如莽夫般毫不讲理。

  要不是听文卫和说这老。毕。登踹人老疼了,他上次被踹了一脚,半个月淤青都没消,叶慈就信了他的邪。

  叶慈笑道:“行,吴大人都说本官是市井之徒,那本官要是不坐实这个罪名,岂不是叫吴大人失望?”

  吴大人眼睛盯着她那双白玉般的双手,指节修长,正握着拳头,一看就知道揍人很疼。

  仍不甘落后道:“本官有说错你?你反应这般激烈,难不成是在心虚?!”

  “吴大人身为御史台官员,本就有监督百官,纠正错误的职责,他只是进了自己本分!”

  “你怎么不说吴大人是在无事生非?北境战事吃紧,叶大人身为户部官员奉圣上之命,为北境调动军需,这些都是经过我们户部计算的!”

  “兵部的人说要更多,我们户部好不容易挤出这点,被你们说是否以权谋私,还请圣上彻查?放屁!”

  “身正不怕影子斜,若非心中有鬼,怎会如此抗拒?”

  其余官员看热闹不嫌事大,分为两派持续拱火,朝堂瞬间变菜市场。

  彼此唇枪舌战,进行一场互相推肩膀运动,踩脚的,指鼻子的,用头撞对方胸膛的都有。

  作为这项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叶慈身边隔了个无人之境,倒也不是她不参与,只是没人去招惹她。

  毕竟一拳把对方砸出鼻血的手劲确实挺可怕的,破相了就不能上朝,太吃亏了。

  叶慈嗤笑:“你是在割肉喂狼,迟早把阗真胃口喂大,现在是要粮草白银,那以后怕不是会盯上我庆朝国土,那要不要再给那帮蛮子圈地恭恭敬敬地请他们进去入住啊?”

  说话的人踏前一步,一再紧逼,双目情绪锐利如刀:“你在这里大言不惭,在这里慷他人之慨。怎么不去北境住几年再来说这些话,去看一看被劫掠过去的庆朝子民,看看活得猪狗不如的样子,看看他们被阗真蛮子当人牲糟践的样子。”

  “你扪心自问是在为民请命?你分明是害怕武官崛起,与自己争利!”

  “你……你!”吴大人一口气上不来,伸出的手指颤颤巍巍。

  叶慈举起三根手指,声音朗朗:“我什么我,本官敢对天发誓,我所为之事绝无半分私心,否则天打雷劈永世不得超生,你敢吗?”

  吴大人开始翻白眼了:“这怎么能类比,简直胡搅蛮缠!”

  叶慈摆出无赖嘴脸,不屑道:“你不敢就直说!”

  “呃——”吴大人身体一软,缓缓倒下。

  叶慈:“好啊!说不过本官就装病是吧?!是男人就站起来说话!”

  众人:“……”

  本来是装晕,这回吴大人是真的想晕。

  过于直白的话直把老头呛得当朝晕过去,一帮朝臣围着老头喊。

  皇帝看够戏了,在座上喊御医,郁公公熟练的让人去传御医。

  “不用御医,本官来!”叶慈直接拨开人群,蹲下,手猛摁人中。

  “……!”吴大人硬生生被掐醒,一睁眼就对上叶慈的脸,恨不得再次晕过去。

  叶慈幽幽道:“碰瓷是吧?”她的声音提高,“吴大人你放心,本官一定会救醒你的!”

  吴大人:“……”

  吴大人立马坐起来了。

  朝臣:“……”

  这一手把一众朝臣看愣了,看叶慈的眼神像是在看什么神奇人物,觉得此人真是油盐不进,不可理喻。

  有人突发奇想,觉得子不教父之过,就拿承恩侯开刀。

  承恩侯多贼一人,直接上表请辞,表示他也管不了。

  当然最后皇帝也没同意这事,直说承恩侯胡闹。

  别的不说,这如出一辙的混不吝就气倒不少朝臣。

  吵吵嚷嚷过了两年,就没拿她有半点法子。

  第二年开春,北境传来了好消息。

  阗真王庭当真被拿下了,阗真王向庆朝递了降书,表示愿意向庆朝俯首称臣,年年岁贡。

  北境王写了奏折回京城,仔仔细细地写了当前战况,大力表扬兰真郡主出了多少力,大家有多拼命。

  然后问:“圣上,我们打还是不打?”

  其实皇帝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继续还是不继续。

  北境王兵临城下,令阗真王上日夜焚心,寝食难安,最终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

  现在问题交给建兴帝思考。

  不打,就收下他们的降书,给阗真封王,成为他们的宗主国,接受年年岁贡。

  继续打下去,阗真可以灭国,但会消耗更大的代价。

  且传出灭国名声的庆朝会被周边各国加倍忌惮,生怕下一个轮到他们自己,若他们抱团反抗庆朝,不利于继续发展。

  想了几个晚上后,建兴帝召来了几个重臣,又问了叶慈几个问题,做下了决定。

  在收到降书的第五日早朝上同意阗真的投降,命人写受降诏书,让阗真王亲自入京签订协议,表明庆朝接受他们的投降。

  同时北境王班师回朝,皇帝亲迎。

  足足等了两年的叶慈终于露出笑容,距离北境王回朝的时间越近,笑得越灿烂。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叶尚书是会笑的,当年还被掷果盈车,都说笑意风流。

  是什么把她逼成现在不苟言笑的样子的?

  哦,是兰真郡主不在京城的缘故。

  按照秦王的评价就是,活像个望妻石。

  去年户部尚书致仕,叶慈就侍郎升尚书,成了庆朝最年轻的二品大员。

  叶锦辞也有两年没见到她最崇拜的大嫂,书信联系哪里比得过见面。

  头一回翘课不去太学,混在她大哥身后去接人,叶慈随了她,命人替她去太学给告假。

  班师回朝的军队浩浩荡荡,远远的影子就让不少人心情激荡,豪气万丈。

  路边绿柳依依,春风徐来,京城郊外好似没变过。

  叶慈看着,恍若隔世。

  突然有了好心情,去跟叶锦辞说以前的事情。

  她说:“十五年前,也是这样的天气,我还任翰林院修撰时,正逢你大嫂随父入京……”

  叶锦辞看得出来她心情真的很好,今天的话比以往多好多,显得不那么稳重了。

  耳旁的叙述声很低,语气是强压的淡然,叶锦辞总觉得她的声音都在发颤。

  想了想,她还是没转过去看叶慈的脸。

  洒洒洋洋说了许多,等到后面叶锦辞只记得一句充满喜意的“你大嫂在那么多京城才俊里谁都不要,就选了我,她多爱我啊!”

  “对对对,大哥说的对。”叶锦辞直接哭笑不得,心说都多少岁的人了,还那么幼稚。

  远远看着车驾停了,叶锦辞正要踮脚张望,她问:“大哥,我怎么没看见大嫂啊……大哥?我大哥呢!”

  身侧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空了,好端端二品大员,提袍就跑。

  场景跟复制粘贴般,皇帝和北境王两个老的对着煽情,其他大臣跟着歌功颂德,顺带损一嘴随后而至的阗真王。

  “京城的风,永远都那么温柔。”鄢灵玉阔别两年再次回到京城,心中百感交集。

  身后的银朱也说:“上回来的时候郡主还是不情不愿的,这一次是归心似箭了,我觉得要是您再不回京城,叶大人估计敢杀来北境寻你。”

  鄢灵玉低笑一声:“少胡说,她不是这样的人。”

  心里确实赞同银朱说的话,最近寄来的书信措辞越发露骨,像是忍到了极致。

  两年前叶慈为自己请命离京,送别时承诺让她放心去做,她会安排好后路,什么都不用担心。

  一旦许诺,绝不背弃诺言,北境王常说这两年过得实在舒坦,不用跟户部兵部他们扯皮,北境军中自治度变高了。

  礼部的官员们正要上前引路,就看身侧红影闪过,众人眼睁睁看着叶慈把人拦腰抱起来,原地转了一圈。

  鄢灵玉扶着她肩膀,从上而下地注释她的双眼,眉眼弯弯,似有千言万语想说。

  最后却是异口同声的:“你清减了好多,是不是很累。”

  说完,两人都笑了。

  “欢迎回家。”叶慈把人放下,把人结结实实搂怀里,搓着她的背:“我好想你。”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比洪水还凶猛,直接冲破了鄢灵玉的心防,眼眶不自觉开始发热。

  鄢灵玉把脸埋进她的肩颈处,嗅着熟悉的气息,平复激荡的心情。

  “嗯。”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嗯……”

  鄢灵玉不敢张嘴说话,怕自己一张嘴就哭出声。

  ……

  建兴三十五年,阗真战败,阗真王入京受降,奉庆朝皇帝为皇。

  建兴三十六年,得偿所愿的建兴帝终于想起立太子,于次年,立秦王萧晟为庆朝皇太子。

  建兴四十一年,建兴帝禅位皇太子萧晟,退居衡山行宫,颐养天年。

  次年,萧晟改元为继昌,称继昌元年,同年户部尚书叶慈位列丞相,位极人臣。

  继昌三年,丞相叶慈上奏,大力推行女子入学,参加科举,使女子也可入仕为官。

  此言一出,引起轩然大波,民间对叶丞相口诛笔伐,说她此举将祸国。

  面对这种言论,继昌帝既不驳回,也不同意,保持观望态度。

  其实从这种看似中立的态度能看出继昌帝真正意思。

  经历了一年的唇枪舌战,有战功彪炳的北境王站台在前,提出高薪养廉在后。

  看着扩大数倍的领土,充盈丰实的国库,万邦来朝的景象,没一个敢说没有叶慈的功劳。

  最终还是叶丞相占了上风,皇帝同意了她的奏请,开了先例。

  诏书广布天下,引起万民议论。

  叶锦辞愣在榜前,明白数年前叶慈对她的承诺,还真的被她做到了。

  于是庆朝,也诞生了第一位,也是以来的女状元——叶锦辞。

  这份殊荣名垂青史,怎叫人不受宠若惊?

  但后世对叶慈的评价很复杂,褒贬都有。

  有说她权倾朝野,对朝野上下影响力很高,屡屡与民争利,做商贩营生,非君子所为,又门生满天下,曾任下位太子太傅。

  不仅如此,她崛起之后叶氏一族代代为官,连妹妹都要塞进朝堂里,恐有任人唯亲之嫌。

  也有说她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功在万世,论实际来算,功大于过。

  自建兴帝始入朝为官,深得信任,之后步步高升,二位出过不少君臣相得的佳话,大力发展经济,带动民间生产。辅助建兴帝奠定了之后继昌盛世,万国来朝的基础。

  继昌帝继位后对她依然信重,多次直言“如鱼不离水,朕不可失叶卿。”

  叶慈不负所望,一心为民,继昌帝在位时庆朝国土面积再次扩大,达到历史最高峰,藩属国皆称继昌帝为“圣皇帝”,民间则称叶慈为“大青天”。

  不过有一点还是很特别的,她一生未有子嗣,与爱妻鄢将军相守到老。

  无子,拒不纳妾。

  野史记载过一段趣事,有个官员为了巴结叶丞相,送她一位绝世美人,言说他定会办得妥妥帖帖,绝不会被兰真公主发现。

  叶丞相却说:“无子非内子之过,是本官不行,且惧内。”

  那官员顿时无语,面对这等坦荡之人,久久说不出话。

  后续这位官员还因为贿赂罪被叶丞相压至大理寺,他结局如何没记载,反正叶丞相不行的名声是传遍了整个庆朝。

  ……

  人生总有别离,大多早有预谋,也有的是猝不及防。

  “你说我大嫂如何了?”叶锦辞扶着官帽,挽袍下车,语气快速。

  仆从直摇头:“大夫说公主她早年旧疾沉珂与病情一并发作,回天乏术了。”

  叶锦辞步子迈得很大,手捧着官帽:“早上不是还好好的吗?她还叫我晚上早些回家,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这个问题仆从无法回答,只能低头跟随:“侯爷也一直在里边等着。”

  其实叶锦辞也知道自己在问无意义的问题,她早该知道的,早上笑容分明是回光返照。

  她都不忍心问大哥怎么样了,都知道叶慈对兰真公主有多在意,恨不能生随死殉。

  穿过回廊,越靠近她们的住所,越能感受到凝重的氛围。

  “大哥,我回来了!”

  还没进门,叶锦辞就高声喊着。

  围着的人群散开,露出一条过人的路。

  承恩侯那些老一辈的十几年前就离世了,剩下的都是年轻一代的小辈们。

  叶肃也在,已然白发苍苍,眼睛望着内室,脸色看着不太好看。

  他抬眼一扫叶锦辞,胡须微颤:“去吧,大嫂就等着你,不舍得合眼。”

  叶锦辞的眼眶一热,直往内室奔去。

  内室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叶慈正坐在床边,握着对方的手跟人低声说话。

  但更多的还是叶慈在说,鄢灵玉在听。

  “……锦辞回来了?”

  那只枯瘦的手微动,往外伸。

  叶锦辞扑过去,泪立马就下来了:“是我,锦辞回来了。”

  “……都是做丞相的人了,怎么比小时候还爱哭?”鄢灵玉已经看不清了,努力睁大浑浊双眼,用手指揩去她滑落的泪水。

  “在大嫂面前,我即使是丞相也是孩子心性。”叶锦辞哽咽道:“我一想到……我就忍不住。”

  “不哭了,我只是年纪到了,相逢数十载,能看着你长大入仕,已经很满足。人生终有一别,望你万事顺遂,不必太难过。”

  叶锦辞只是哭,捧着那只逐渐冰凉的手一直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悲伤过度的人总哭得很难看。

  叶锦辞觉得自己在鄢灵玉眼里肯定是皱巴着脸,像个酸苦发涩的橘子。

  可她哭得再大声,也抵挡不了那只手彻底冰凉下去,在她的掌心脱了力。

  另一手按了按她的头顶,动作很轻柔。

  是叶慈的力道,温和又克制。

  叶锦辞泪眼朦胧的看过去,她看见叶慈朝她露出笑容,像是释然,又像是超脱。

  “数十载相逢,我已知足。”

  叶慈顿了顿,弯下腰,在她耳边说一句话。

  叶锦辞双眼猝然瞪大,最后一颗泪从眼角滑落,砸到衣袖上,晕开一点痕迹。

  坐着的人朝她倒下,叶锦辞牢牢的抱稳了对方,揪紧她背后的衣服。

  曾经叶慈为兄长,自己为小妹,隔着男女大防,对方安慰自己,也仅限于轻柔的摸头,从不亲近。

  没想到死后,叶锦辞才能享受到来自对方的怀抱,泣不成声。

  ……

  “你怎可自己亲手为二位入殓?这种粗活交给下人来做就好了。”

  “不用,大……大哥大嫂待我如亲子,我为二位整理遗容,是应该的。”

  “那让他们在身边搭把手吧。”

  “尽孝就该不假人手,我一个人就行,二哥让他们都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