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古代言情>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第28章 大秦 第二个视频(一)

六月十六日,自各地西入咸阳的百家贤人终于越过骊山,在山下稍作休憩。这些高人本是被汹汹舆论胁迫而来,心中不快自然难以言表,行程都是能拖则拖。现下众人齐聚于骊山山脚,干脆取出行李中的被褥软塌,席地而坐,纵论国事。

以往日诸名士的风气,聚会时必然要痛骂暴秦开胃。但现在风气殊异,骂着骂着便不觉要提到当下声名震天的丞相李斯;而互相咒骂李斯之余,耳目的高士们却悄悄与老友低语,传递这数日以来收到的消息。

原来六月八日时,皇帝下诏褒奖公子扶苏“材智高奇,过人绝远”,并以长子即将加冠为由,下令大赦天下,赐予黔首一级爵位、女子牛酒。

公子扶苏大为感激,在谒见皇帝时委婉陈词,讲述了自己在关外时所见之种种灾异祸乱,百姓因酷法而流离失所的惨状。据说皇帝因此大受震动,沉默许久后下旨责问主持国政的左丞相李斯,并因此而削去了李斯的爵位。

对诸位贤人而言,赐民爵的命令固然罕见,却未必能令他们动心。但扶苏所蒙受的种种恩遇,却不能不令人多想。墨家钜子张胜为众贤者叙述完始皇帝的旨意,立刻便是喜形于色:

“诸位,皇帝因公子扶苏的冠礼而遍赐天下,必定便是要以社稷相托了!后嗣已定,才有这样改弦更张、责罚李斯的举止!”

诸位高人大都听闻过公子扶苏的贤名,如若天下能有这样的主人,亦是黔首万邦莫大的幸事。于是诸生相顾欣然,但却有人不觉疑惑:

“既然皇帝已经属意公子扶苏为太子,为何不鉴纳太子的谏言?仅仅只是罢黜李斯的爵位而不问罪,岂非为太子树一强敌?李斯深文周纳、阴贼刻深,可绝非易与之辈。”

这牵涉到宫掖私隐,纵使墨门耳目遍于上下,也不能详知。眼见墨家钜子张胜沉默不语,一旁静坐的儒门宗师孔鲋却幽幽开口:

“大抵陛下还是顾念旧情吧。公子扶苏能说服皇帝暂时驱逐李斯,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听到此处,众位贤人面上都露出了极为微妙的神色。虽然孔老夫子谨守君子之道,并没有开口议论心中的猜疑;但普天之下聪明人不知凡几,依旧有人隐约猜出了宫闱中不可言说的丑事。于是群议之下暗流涌动,但凡有点渠道的高人,大都听说过这香艳刺激的秦宫秘闻。

先有吕不韦光耀于前,再有李斯紧随在后,你们老秦人玩得可真花呀……

不过,世上总有那么几个天真懵懂的老实人。譬如僻居漠北的农家高士许慎,便是胼手胝足步行而来,从不知道什么秘闻。眼见诸位同道沉默不语,不由生出了纯真的好奇:

“我听说始皇帝英察敏锐却缺乏恩义,很少会顾念旧臣,怎么就对李斯如此不同呢?”

众人:…………

各位高士默默不语的望着这天真纯洁的无知者,纵然辩才无双,也委实不知道如何解释。

静寂片刻之后,还是儒门宗师孔鲋老夫子出面解了围。他喟然叹息,吟咏自家老祖宗的名篇:

“嗟夫!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刘季自葱郁树丛中跃出,仔细清理掉四面的足迹,踏乱折断的树枝,而后叼起一根野草摇摇晃晃上了山。

这里是芒砀山的山坳。秦法严苛繁重,丰邑百姓获罪者不胜其数,多有囚徒趁隙逃窜,躲入芒砀山中存身。刘季为丰邑亭长,平日里庇护过不少逃逸的刑徒;因此天幕事发,为求万全,他干脆包上了皇帝赏赐的酒肉,与老婆孩子连夜投靠了几位山上的老兄弟。

有酒有肉又有酒曲换钱,一家几口在山上的日子还不算难过。但吕雉忧心忡忡,总以为避居山中绝非长久之计,时常念叨家主。而刘季不敢明言,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不停打哈哈而已。

现在在山下闲逛一圈,远远又看到吕雉的身影。他噗一声吐掉口中草茎,笑嘻嘻晃了上去,上下看一眼妻子后,却不由啧啧出声:

“怎么不穿那身帛衣?”

吕雉回头看了他一眼,面容毫无表情,一月前刘季匆匆回家,让她打包细软后立刻上山,自己却在半路停步,用半两酒曲换了两匹丝帛,制成帛衣后与妻子各分一件,日日都要穿了出去向兄弟们显摆。

据刘季所说,这是因为自己而今身为“大秦宗亲”、“楚国宗亲”,不能不衣华服以壮威;而吕雉为大秦姻亲,自然也该穿两件鲜亮衣裳。

虽然常常听到老流氓不靠谱的胡言乱语,但这疯话委实太超越常规,令吕雉大为无语。她干脆无视了刘季的疑问,直接谈起家事:

“搬上山的盐与酒曲都不足一半了,应该如何处置?”

这几日刘季遍请山中的弟兄,挥霍资产便如流水一般,吕雉屡有疑问,却都被刘季胡说八道应付了过去;有一日实在被逼得急了,才不得不吐出半句:

钱财死物而已,若能结交下两个用得上的人,缓急时也好做个依仗!

但而今浪费的酒肉实在太多,更何况吕雉冷眼旁观,只觉山上啸聚的刑徒多半是土匪,实在也看不出什么成材的模样;而今旧事重提,显然是希望老流氓有个收敛。

但刘季并没有什么肉痛的表情,反而颇为惊喜:

“还有一半?那足够了!你先尽数取来,咱要带下山去,另有用处……”

吕雉冷冷看着他,目光如刀如剑,凌厉难言。但老流氓脸皮太厚,寻常拷问实在视若等闲。如此僵持片刻之后,吕雉移开目光:

“你是要把这些东西分给萧何、曹参?”

刘季猝不及防,不觉微微吃惊。他本来想照例混过去,却见妻子神色平静,俨然是对此事早已笃定,确凿无疑。他更为惊异,只能承认:

“你怎么知道?”

自观看天幕之后,刘季一直在悄悄为自己谋划退路;所谓狡兔三窟,数十日来用资财收买刑徒、贿赂官吏、笼络朋友,都是他的存身之策。而今秘密被妻子一语道破,当然大大出乎意料。

吕雉平静开口:“上午时我在家纺布,自山下来了个讨水喝的女人。我招待了她一顿酒饭,她便为我相面,并提及了家中不少私事,条条都准确无误……”

说到此处,吕雉不觉迟疑。这姓许名负的相面妇人言语精到、目光奇准,字字句句都切中要害,显然不是寻常人物;但这样的人物,怎么会莫名走到这穷乡僻壤,山坳之上?

她专意将此事告知家主,也正是要求个安心毕竟吧,若真是游方术士妄图招摇诈骗,那他们撞到自家这位老流氓手里,可就真是鲁班门前卖木工了。

刘季的神色果然微微变了,他远远望了山上一眼,低声询问:“她说了什么?”

吕雉叹了口气:

“她说你在外游荡,是要结交豪杰,图谋远大;又说我等是‘天下贵人’、‘大贵’……”

说到此处,吕雉也不觉尴尬。那许负开始所说,无不是家中隐匿已久的私事,而且句句若合符节,实在不能不令人信服;但她相面许久,却忽然起身手舞足蹈,口口声声都是这些“图谋远大”“贵人”之类的胡话,又仿佛只是个疯癫无状的方士。这样一通操作下来,反倒把精明强干的吕雉整得有些不会了。

这水平真能骗到人么?莫非真是个疯子而已?

但老流氓的脸色丝毫没有缓和。相反,听到这样低劣得可以一眼看穿的骗术,他竟尔眯起了眼:

“此人还在家中。”

眼见吕雉点头,刘季眨一眨眼,忽的笑了出来:

“既然这样,那一个人相面多没有意思!预备好酒饭,咱多请几位人来!”

半个多时辰后,刘季在沛县的诸位狐朋狗友夏侯婴、樊哙、周勃等,哼着乡俗俚曲摇摇晃晃上了山。他们遥遥望见了山坳中大哥暂避的茅屋,还未等动一动鼻子嗅嗅酒肉香气,就只见屋前一个青衣老妇拄杖迎来,盯着当头的夏侯婴反复打量,啧啧出声。

还未等夏侯婴对这极具侵略性的目光表达出反感,老妇便抛下拐杖,声音激动:

“君侯大贵,君侯大贵啊!”

夏侯婴:???

老妇摇头晃脑,颇为激动:“看君侯的面相,将来是要乘六驷之车,御万军之马呀,大贵,大贵!”

负责在县衙中养马掏马粪,职责与后世之齐天大圣弼马温相似的夏侯大人一脸懵逼,居然反应不能他知道相面的会说两句好听的虚话,但你这老太婆也太离谱了吧?!你说的有一句真话吗?

你他妈不会在阴阳怪气吧?

还未等夏侯婴发怒,许负便径直绕过了他,一把抓住了身侧樊哙的双手,仔仔细细以拇指揉搓樊哙黑毛丛生的大手,目光专注,仿佛至为珍视,爱不释手。

樊哙……樊哙猝不及防,登时长出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君侯也是贵人呐。”许负高声道:“看君侯的面色发红,正有猛将的血勇;再摸君侯的骨相,将来必定是斩首以千计的万人敌啊!”

在市井中屠宰为业、平生的确斩下了上千个狗头的屠夫樊哙面无表情,真恨不能赏这老太婆一个砂锅大小的拳头。

你这的确是在讽刺老子吧?!

老子脸红是喝多了酒,关你屁事!

但老妇人许负显然没有感知到万人敌的杀气。她仔细看了猛将一眼,却又莫名叮嘱:“不过君侯善自珍摄,还是不要吃生猪肉了吧!”

樊哙:……啥玩意儿?

不过老妇人并未在意樊猛将的茫然,丢下两位贵人后拄杖而下,凝望落在最后的周勃。

“想不到今日竟能见到这么多贵人。”她啧啧称奇:“君侯丰颐厚唇,必将主宰天下的礼乐。君侯天庭饱满,将来儿子也会显贵呐!”

家境清寒,以摆席哭丧吹丧乐为生的周勃不觉面色一黑。

说实话,要不是大哥刘季提前与他们说好,他简直要怀疑这老太婆是不知哪里打听了底细,现在专程来开嘲讽讨打的?

你这雷区也踩得太精准了吧?

许负依旧无视了周勃的怒视,她左右看了一眼,自信的下了判断:

“君侯还是要好好教儿子,免得将来被饿死啊!”

周勃、樊哙、夏侯婴三人咬牙切齿,终于一齐回头,望向隐匿在树丛之后的刘季。

大哥,可以打她了吧?!

刘季施施然从众人身后走出,踱到许负面前,伸手指一指自己:

“你看看咱的面相如何?”

许负抬头望了一眼,神色登时变得严肃。她上下仔细打量,终于缓缓开口:

“君侯,君侯的面相贵不可言……”

只不过太过显贵,许负反而有点不太敢解释了。

刘季呵呵一声,自信抬头,挺胸凸肚。

“那是自然!”他傲然道:“咱身为大秦宗亲,本就是显贵人物!”

此语一出,周勃樊哙等嘴角一起抽搐。他们几人浪荡游乐,平日里听刘三吹过的牛皮不计其数,但委实不知道大哥什么时候换了“大秦宗亲”这种奇特人设。

如果听这话的是市井中的寻常人物,听到这样侮辱智力的妄论,大概立刻就会勃然变色,拂袖而去。但许负……许负却迟疑了。

以本心来讲她也不信,毕竟大秦宗室流落沛县的可能性委实比亭长当皇帝还小。但许负以多年相人的眼光仔细打量,却见刘季神色自若,正颜厉色,自信闪闪放出光芒,实在不像是在说谎。

许负平生鉴人无数,自认老辣独到举世无双,何等伪装都可以一眼看破。但现在横竖打量数次,委实看不出什么破绽来。

……这要么是脸皮厚到臻至化境,要么便是笃信不疑,绝无谎言。

这样的乡下僻壤,应该不至于遇到这种五百年不遇的无耻之徒吧?

她再三思索,终于从袖中抽出一把算筹,绕着刘季仔细拨动。以先天易数反复算过数遍之后,许负终于悚然变色此人命局中紫气萦绕,上应九五;俨然与至尊天子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密切关系!

刹那之间,许负愕然莫名,脑中飞转,忽的想起了某件乡野俚传据说秦庄襄王子楚在赵国为质子时,除生下当今始皇帝公子政以外,还有不少或长或幼的子女;只是秦赵交兵,赵王捕杀秦国质子,除始皇帝及其母赵姬蒙豪强庇佑之外,其余王孙公子尽皆离散,再不见踪影……

难道,难道?!

许负倒抽一口凉气,望着刘季那贵不可言的相貌,胸中无数念头闪过她想起了秦国的王位继承秩序,又想起了秦人兄终弟及的传统。

她向前一步,压低了声音:

“君侯将会大大的显贵,必得要自爱自重啊!”

六月二十日时,入咸阳问安的公子扶苏终于被祖龙召入了宫中,父子独对于密室之内,被传来随侍的唯有博士叔孙通,及待罪宫中的丞相李斯。

密室铜门紧锁,把守的侍卫们都被摒除在外,只有宫人奉命送入笔墨丝帛时,厚重铜门稍稍开启,才终于泄出一声公子扶苏骇异绝伦的惊叫,随后便湮没不闻。侍卫们面面相觑,不觉想起了近几日来听到的离奇流言。虽然匪夷所思,但眼下看来……

如果没记错的话,丞相李斯也是在里面吧?

扶苏跪倒在地,身躯犹自颤抖不已,几乎维持不住公子王孙的气度。他僵着手翻看叔孙通记录的绢帛天书,依旧匪夷所思,如堕梦中。

但始皇帝可没有心思顾及长子的情绪。在开门见山扔下了足以击碎世界观的大雷之后,他便负手在殿中踱步,语气中显露出了罕见的情绪:

“……以眼下的局势而论,因循旧制是绝不行了。现在天下就是浇了油的干柴,只等一粒火星而已。如果朝廷稍有动荡,立刻就会有不忍言之事。这正是朕即刻招你回咸阳的缘故。”

他望了长子一眼,终于叹了口气:

“以朕的本心,原本是想将天下的大事一并办完,不给后人添什么麻烦。但现在看来,是太过操切了!”

说完这句近似罪己的话,还未等长子扶苏惶恐下拜,始皇帝长袖一挥,殿中光芒荡漾,浮出了一块闪耀的屏幕。

屏幕显示的正是始皇帝的历史偏差值。祖龙合六国、一文字、定郡县,功高当世,偏差值的图例高到突破天际,屏幕必须格外放大,才能勉强显示出具体的数值。

然而这样庞大的数值却在迅速减少,尽管相较于总量而言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反复切割,下降已经极为明显。祖龙仅仅扫了一眼,面色便不由沉了下去。

可想而知,以祖龙平日的性格,见到这些损失会有如何的心境了。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那些折损皇帝珍宝的墨吏、乱贼、豪强,统统都该脱出城门腰斩!

这种局势的确不能再等待。皇帝哼了一声,转头看向扶苏:

“但弊病因袭已久,变法不是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朕思索再三,又向这天幕换来了一份消息。”

说罢,他拍一拍手,令叔孙通呈上了抄录的帛书,抬头示意扶苏诵读。

扶苏战战兢兢展开绢帛,一目十行看了下去。这帛书是叔孙通自天幕的陈述中辑录所得,一开篇便讲的是秦亡之失:

【……正如我们先前所言,大秦在民间人憎鬼嫌的名气,多半来源于它不留余地的郡县制,彻底将六国游士踢出了朝堂之外,逼迫六国余孽与它完全对立,彻底不可缓和。

但即使如此,依然很难解释老秦人的反应作为大秦的基本盘,历年征战中鼎力支持秦王的关中秦人,却在秦末战争中表现极为冷漠。不但章邯、司马欣等果断投降,就连三秦父老也并未对入关灭秦的刘邦表现出什么反感,反而“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投得比谁都要快。

以晁错、班固的话讲,这叫“绝进身之阶”,而天下豪杰失望,所谓“任不屑而信谗贼”,却弃绝真正的贤臣,于是贤臣只有起来造反,谋求一场大大的富贵。

秦朝任用的是否为不屑与谗贼,当然人人都有说法,但天下人的不满,却是可以预料的。简单来讲,秦朝虽然以郡县制军功制而得天下,但亡天下却也正因郡县制军功制,它半只脚迈入了新时代,半只脚却还停留在原本的光景中,于是被历史撕为两半。

要知道,郡县制并非派遣官吏管理这么简单,它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管理的官吏从哪里来?或者说,怎么选拔人才?

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用人与敛财;在战国时,秦两样都完成得很好耕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源;西入函谷关的六国游士为秦国注入了各门各派的高级人才,老秦人奋力谋取军功,博取官位,以此充实秦国的各个部门,上下升迁有度、赏罚公平,于是被荀子称许为“古之朝廷”。

然而,在一统六国之后,这套玩意儿便立刻走向了它的反面大秦将六国游士得罪的太狠,再也不敢相信西入大秦的人才;社稷平定后无仗可打,以军功选拔人才的制度近乎空谈,老秦人也没有上升渠道了!

于是郡县后短短几年,天下所有人都惊喜的发现,虽然天下已经平定,但自己却吃了无可言喻的大亏!无论是关东还是关中,无论是六国还是秦人,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大家都不能往上爬了!

得了,现在小镇做题家与战场斩首家连卷都没法卷了。没有了向上爬的指望,外加秦法又严苛得不近人情,所谓“一天三顿打,不反待若何?”始皇帝再厉害,也不能叫咱们去喝西北风吧?!

于是秦朝创造了一个奇迹:它被它的基本盘与敌人同时抛弃,数年之间便轰然倒地。】

念到此处,即使扶苏做了再三的心理建设,仍旧大汗淋漓,难以自抑。他偷眼窥伺皇帝,强自按捺心境。

这短短的文字之所以触目惊心,当然不仅仅是言辞尖锐刺耳,而是一语中的,击中了扶苏的软肋此次他出巡关中,所闻所见到处都是百姓的怨言、士人的愤恨;若说关外是六国余孽煽动,那么关内都是秦国旧人,为什么也有这么大的怨恨?

再想想“被基本盘抛弃”的可怕预言,真是忍不住心生动摇。

他吸一口气,勉力读了下去:

【这未尝不是秦制的短处,也未尝不是始皇帝的短处秦国秉承法家的习惯,推崇的是君主“独治”,仅仅将臣下视为好用的工具而已,只要目的达成立刻弃如敝屣,故称“秦刻薄而寡恩”;从不愿意与外人分享权力。始皇帝拒绝分封诸子,未尝不是出自这种逻辑。

这样的做法或许无可厚非,毕竟皇帝若不独揽大权,委实难以应付层出不穷的六国叛逆。但一切权力与利益归于皇帝,则未免太令外人心寒,也太削弱统治的根基了。

喔对了,那句天才的判断是怎么说的来着?“所谓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皇帝陛下什么都不愿意分享,哪里来的“自己人”?】

读到此处,即使扶苏仍旧沉浸在天下皆反的惊恐中难以自拔,依旧不自觉的眼神发亮,几乎要击节叫好!

“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妙哉,妙哉,一语中的,毫无伪饰,直接便揭破了治国理政的本质!看似平白粗俗,但稍一思索,真正是醍醐灌顶,百窍皆通,将往日的疑窦一一点破,真有破云见日之感。

真不知是什么贤才才能有这样深邃、恳切的见解?纵使韩非、荀卿,亦不能说得如此精到啊!

他细细回味数遍,俯首继续阅读:

【相较而言,汉帝就特别懂得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了高祖刘邦是出了名的不吝惜官职权位,愿意大把赏人;一上位就迫不及待分封宗亲,大发求贤诏,广告天下:诸位做题家们,大家又可以开始卷了!

除此以外,开国的军功勋贵们,也被汉帝格外照顾虽然这些人的子孙屡次因事而失爵,但拖个几十年后皇帝总会心慈手软,又会从后代中挑选贤良来继承爵位。如此彼此联络,已将勋贵们打造为了汉帝铁打的基本盘。譬如诛诸吕时,诸位军功贵族便是奋勇争先,人人上前,近乎与集体团建;与赵高弑杀胡亥的场面一比,愈发显得秦帝可怜。

当然,仅仅依靠宗亲、军事贵族及时有时无的求贤,还不能满足汉帝扩充基本盘的渴望。宗亲贵族们依靠血缘传承,日子久了总会变得废物;求贤诏仅解燃眉之急,总不能日日的下诏求贤。而印刷造纸术又没成熟,实在点不出科举这个bug。汉帝思来想去,终于剑走偏锋,出了绝妙一招:

靠老妈,靠老婆,或者说,靠外戚。

没错,姻亲在秦汉时是极为重要的仪式,结为姻亲的两家是在真正意义上被视为一体,近似于“至亲”。考虑到真正的至亲宗室还有夺位的嫌疑,那普天之下,还有比舅舅和舅哥更可靠的人么?

而且外戚与宗室贵族不同,外戚是可以随意挑选的!宗室未必争气,贵族或许废物,但只要皇帝眼光独到,总可以给自己选个能干的大舅子是吧,刘野猪?

可以说,自孝文皇帝以来,诸汉帝便心照不宣,将外戚玩出了花活。两汉武功的顶峰,所谓封狼居胥而勒石燕然,都是外戚的赫赫功业,足以彪炳千秋的伟大成就;除卫子夫陪嫁的几张千年罕见的SSR之外,如窦婴、上官桀等,那也是一时之选,可圈可点。

这种娶老婆用外戚的惯例因袭成风;到后来,甚至都分不清皇帝是为娶老婆而重用外戚,还是为重用外戚而娶老婆。贪慕荣华者固然沿着家族中女儿的衣带向上攀缘,皇帝又何尝不是借着妻子的裙钗在网罗人才?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重大的弊病。皇帝固然可以佳丽三千,但总有些人才家里没有合适的联姻对象,但这实在也难不住诸位汉帝。老刘家的种以变通著称,仅仅稍一思索便有了方案:

谁说皇帝只能睡女人的?!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对吧?】

扶苏一脸懵逼的读完这一段,还没等开口喘息,平复被老刘家的骚操作惊呆的心情,就听到头顶皇帝的训示:

“天音所说种种,朕并不尽数赞同,但那一句‘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却不能不相信。朕追念这数年以来的作为,的确是太过于苛刻,没有给外人留下进身之阶。”

说罢,他停了一停,淡淡道:

“治国之道,首在得人。你比朕仁厚,这些拉拢贤才的功夫,也只有你能做了。天书中所说的办法固然超出常理,却未必不可以效法……朕已经设法与这天音中所言的‘刘邦’互通了消息,你可以向他请教。”

皇帝居然令长子向亡国的仇人请教。这无疑是极为惊人的举措。然而扶苏匍匐在地,听到“刘邦”二字时,心中震动非常,想起的却是那句,那句“谁说皇帝只能睡女人”!

他迅速抬起头来,以极为惊恐的目光望向皇帝。

陛下,您到底想让我请教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