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大明等人的权力分割,朝中的官职也多有变动。

  按照吏部制定的升迁制度, 官员每年都要考核两次, 每三年一次总结, 若是政绩不错, 又没犯什么错事, 便可往上升一至两级;大功勋和杰出者可破例提拔。

  若是没有建树则保留原职,若是连续三次的政绩考察都没有起色, 则采取贬职的处理。

  而往往农事收成、赋税、徭役情况、水利工程、文学教育、人口都是政绩考评项。在邺沛茗的建议之下,又加设了加分项——女子教育、道路、桥梁、户等, 这些若是有建树则是锦上添花。

  邺沛茗之所以不将那些作为强制考核项目是为了避免造成当地的官府为了政绩而强行修路。国库的收支有限, 没有朝廷拨款,修路的钱哪儿来?自然是从百姓那儿来的。

  若真的如此, 便是违背了邺沛茗设此考核项目的初衷。当年秦始皇便是要求各地修路,结果各地强征民夫去修路,以至于怨声载道。

  她要以史为鉴, 做事自然要灵活和变通一些。

  她也知道要想富裕,还是得提高生产力。

  前世的朝代都将一些科技作为奇技淫巧, 工匠的地位也不高, 以至于唐代发现曲辕犁后,竟没再出现什么更先进的耕地工具。

  而今的时代也差不多, 也好在有红薯等作物,否则以现有的粮食产量而言,百姓能裹腹已经不错了。

  为了提高生产力,她命掌管手工业的少府监, 掌土木、陶瓷的将作监,掌军事用品的军器监以及掌管山泽、河渠、津渡等工程的都水监等四个监制定出奖赏制度,充分调动工匠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好的条件创造出更加先进的器具来,再运用到生活中。

  而一向不受待见的这些作监,也因为邺沛茗的重视,地位一下子拔高了不少。

  邺沛茗将重心放在了建设上,故而收复西蜀、南诏等地的战事便得徐徐图之,她想先让天下安稳、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富庶起来,才有经济基础支撑她打仗。

  朝堂上下第一次官职调动前,吏部将四品以上官员的履历都交到了邺沛茗的案前,她看了一遍,发现大部分都跟她得到的概况吻合,便准许了吏部对他们的官职调动的安排。

  至于四品以下的官员的官职变动是由吏部负责的,而经过几位宰相的审核和邺沛茗的过目后,便也定了下来。

  虽然大部分人都做的不错,不过还是被御史台发现了一些蛀虫,有在京的,也有地方上的。

  被地方地主豪强收买,而对他们侵占百姓土地的行为视而不见的官员,或利用职衔而向商贾索要好处的官员,又或是亲自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徇私舞弊、欺上瞒下的,统统被邺沛茗发配边疆,且永不复用。

  有人认为手段严厉、刑罚过重,邺沛茗便问他:“卿认为俸禄可够生活?”

  那言官愣了一下。若说俸禄,邺沛茗当初制定俸禄的相关制度时,既沿用了大孚的制度,又在其水平上再加了三成,另外还有此前没有过的福利。

  她没有采取宋朝的“高薪养廉”制度,也不愿意给太多的俸禄将他们的胃口养大。

  不过她也不像明代那样吝啬。

  她命人根据现有的经济水平计算了五口之家需要怎样的经济条件才能温饱,再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补贴。

  如:洛阳的房子太贵,许多官员兴许会买不起,故而她会在衙署建造廨舍,又或者控制房价上涨速度,还给租房的官员补贴。

  一个九品官员的俸禄能够让一家五口温饱,也足以使三口之家生活得滋润。

  更何况有大孚的例子作对比,那言官便道:“够了。”

  “既然够了,那他们有何理由去贪污受贿?而他们利欲熏心、私-欲膨胀的后果为何要让老百姓来承担?若是不重罚,老百姓们岂不是会认为,朝廷便是纵容官员违法乱纪的?失去了百姓的信任,还谈何治国-安-邦?”

  邺沛茗又道:“你是言官,有权指出官员和我的过错,而不是来向贪赃枉法之人求情!我此次不追究你的责任,若是再有下次,严惩不贷!”

  那言官被她批评得十分羞愧,灰溜溜地退了下去。而邺沛茗的行动也告诉了天下人,对于贪赃枉法的行为,她绝不姑息。

  处理完此事后,她回到紫宸殿,恰巧碰见席飞章之妻卞氏来拜见陈沅岚,她才恍惚地想起陈沅岚与她提过的邺瑶的婚事。

  邺瑶和席夏如今已经二十二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卞氏却十分关心席夏的终身大事。陈沅岚也不好意思让邺瑶占着茅坑,便打算趁邺瑶无需外出征战而挑个好日子成婚。

  本来这等事交给宗正寺去处理便足够了,不过毕竟是母女,陈沅岚觉得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再操心邺瑶的事情多久,趁着还能操心,便多加操心。

  卞氏见邺沛茗回来了,便识相地告退了。

  “你瞧你不让我搬到别处去住,我要见个女眷都不方便。”陈沅岚对邺沛茗道。

  邺沛茗抿了抿嘴,这话陈沅岚也不知道在她耳边叨了多少遍,她便道:“你也别搬到别处去了,我搬回垂拱殿去,晚上再回来这儿歇息吧!”

  “早该如此。”

  “……”邺沛茗有种被嫌弃的感觉,便气呼呼地让人将她的东西打包搬回到垂拱殿去。

  垂拱殿足够大,前半部分作为面见三品以上文武大臣的地方足够了,而后半部分则作为她日常处理事务和午休的地方。

  为免再发生这种“她溜达回寝殿,来见陈沅岚的女眷便得走”的事情,她也只能在晚上再回来睡觉了。

  朝臣们得知邺沛茗被陈沅岚赶了出来,纷纷表示这俩人终于“正常”了一点——他们就没见过历朝历代有哪对皇帝和皇后要挤在一个寝殿里的。

  平日去拜见陈沅岚的命妇们也轻松了许多,以前在紫宸殿,她们总有种面见皇帝的紧张感,毕竟邺沛茗偶尔会在这儿看奏折,为免打扰到她,陈沅岚总是领着她们到宫苑里去。

  不担心整天碰见邺沛茗或者打扰她处理政事后,紫宸殿总是能传出欢笑声,邺沛茗好几次经过都以为里面在举行什么茶话会。

  她问邺思洵:“我很可怕吗?”

  邺思洵老实道:“爹并不可怕,反而还很值得敬畏。”

  她道:“你也说了敬畏,那便是可怕了。”

  邺思洵不解:“可是爹也很和善可亲啊,并不可怕。”

  “那为何每次我一出现在紫宸殿,你娘她们总是会噤声?”

  聊八卦什么的,明明她也很喜欢的啊,可惜这些人都不带她玩。听不到什么妇孺之间流传的八卦,她只好去了解朝臣们的“八卦”了。

  “……”邺思洵心道,她们为何会噤声,爹心里就没点数么?

  当然,邺沛茗见邺思洵也并非是聊这些闲话,而是她准备让邺思洵再去深造一下。

  邺思洵自从被封郡王后,也并未闲赋在家,而是领了礼部侍郎,每日都得当值。

  他的官职是邺沛茗为了让自己的改革能顺利推行而安排的,加上他本就有功劳,又是郡王,担此大任并无问题。不过若论才学和对仪礼的解读,他很难担当礼部的官员。

  连邺沛茗都常常因为一些举止被底下的官员批评,就更别提邺思洵了。故而礼部尚书明旭常常向邺沛茗表达了对这个下属的不满。

  不过邺沛茗对明旭等人这般不留情面地说邺思洵也很是不满,说是要将邺思洵调离礼部,可实际上她要给他升官。将他从正四品的侍郎升为正三品的淮南道都转运使。

  邺思洵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同时也因为邺沛茗对他的维护而倍感温馨。

  而朝臣们对于她的护短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倒是想看看邺沛茗要怎么处置明旭。不过他们注定要失望,邺沛茗虽然护短,但是她并未与明旭算账,毕竟她很清楚明旭也是就事论事。

  邺思洵去淮南道的治所扬州上任时,因他的次子邺时攸刚出生没多久,常青也还在坐月子中,不宜长途奔波,他便独自上任,留常氏和两个孩子在京。

  他担心常青会无聊,便托邺瑶照看她一二。邺瑶也即将成婚,常青对此有许多经验可以分享,她们便也常常凑到一块儿去。

  对此,陈沅岚是十分乐见其成的,毕竟邺瑶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她和邺沛茗,她的身边便多是男儿郎,以至于使得她并无多少女儿家的娇态。

  跟女儿家们来往,各取所长,日后在处理事情时,也能用另一种思维去思考问题,或许能更加全面。

  邺瑶与常青待在一块儿,五岁的邺时浦便跑到她的腿边抱着她的腿喊她:“姑姑、姑姑!”

  邺瑶笑了笑:“不生姑姑的气了?”

  邺时浦眨了眨眼,似乎有些想不起自己曾经生过邺瑶的气。

  其实事情的起因是因为邺时浦在换牙期,前不久他的牙开始松动了,但是他怕疼,王府里的人都不敢帮他拔牙。

  眼瞧着新牙要长歪了,恰逢邺瑶来寻常氏,见状,便亲自帮他把牙给拔了,疼得他哭着说再也不要理邺瑶了。

  不过小孩儿忘性大,他的牙疼了一天后便不疼了,他也就忘了这一码事,见到邺瑶来了,便又凑了上去。

  邺瑶想起了一件事,便对常青道:“我成婚后便不能住宫中了,宫里只有果儿和安安陪着爹娘。但是宫中也太过冷清了,你多些带两个侄子进宫,娘会很欣喜的。”

  在邺瑶与席夏成亲的日子挑好后,邺沛茗也进封她为秦国公主,在宫外起秦国公主府。若无意外,将来便是要住到公主府去的。

  当然,公主府还未完全建好,而邺瑶的婚期也是定在了明年的秋天,在此之前,她依旧是住在宫中的。

  常青也曾耳闻邺瑶是邺沛茗钦定的储君,不过却未见安排她住到东宫去,反而另起府邸。她寻思着莫非是他们猜错了?

  不过很快她便发现是自己想太多了,因为邺沛茗命宗正寺改了封爵的相关制度,大致是在非特殊情况下,所有皇族子弟成年之前都不加封爵。当然,成年的标准与当下世俗所定的一样,男子成年在十八岁,女子则是十五岁。

  而在成年后加封爵位,也是按照低一等来封的,如皇子初封郡王,视情况再封亲王;皇女初封郡等公主,再封国公主;另外子嗣继承爵位时,除了嗣子外,皆降一等。

  这些规矩都没有多大的争议,但是邺沛茗又下诏令称公主之子女也同样享有继承爵位的权利,这便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江勋也上奏折骂邺沛茗:“宗女之子女乃外姓之人,焉能继承封爵?”

  邺沛茗一想,江勋说得对,于是她又下令:“宗女之子女随国姓时方能继承封爵。”

  这样一来,宗女的子女,便不是外姓之人了吧?!

  群臣满头黑线,按照邺沛茗这么搞,那宗正寺的族谱上岂非得将女子也写进去?那驸马便真的是完完全全的入赘了,驸马家愿意这么干?

  这事有争议,邺沛茗顶着压力据理力争,争着吵着便到了泰安四年的秋天。

  邺沛茗对江勋等人道:“很快便是瑶儿的婚日了,不宜动气,我们都歇一歇可好?”

  江勋等人也很给她面子:那就停战几日,等邺瑶成完亲,接着争!